冬春茬保护地西葫芦病害防治内容摘要:

2、较明显,生有少量灰霉。 此病在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湿度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高畦覆盖地膜,适当控水,经常通风排湿,及时除掉病花、病叶等;发病期可选用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扑海因1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这些药剂交替使用,6 至 7 天喷 1次,连续喷 3 至 4 次。 霜霉病。 日光温室冬春栽培西葫芦,空气湿度大易发生此病。 苗期发病,子叶被害部位产生黄斑,最后枯死;真叶被害初期呈水浸状,发展呈多角形黄色病斑,干枯时易破裂,在高温条件下病斑背面长灰黑色霉层。 防治方法:可选用58%瑞毒锰锌 500 倍,25%瑞毒霉与 70%代森锰锌 1:2 混合的 500 倍液,64%杀毒矾 400 倍液。 每隔 6 至 7 天喷一次,交替喷 3。 缩叶病。 此病是一种生理病害。 在植株生长中出现连续多片叶呈现鸡扑状雏缩,一般 5 至 6 片叶,叶脉明显,坐果率很低,甚至不坐果。 果实生长缓慢,易被误认为病毒病。 当温度升高,最低温度达 20以上,新生的叶片又恢复正常生长,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昼夜温差过大,白天高温达 25以上,夜间温度在6以下,时间又比较长;二是空气湿度大,生长点积水受到抑制,叶片发育不正常。 在生产中要控制好温度变化,防止大温差的出现,同时要控制湿度。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