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地理图形综合判读含解析内容摘要:

、峡谷 1图中 310米等高线相邻的灰色部分最可能是( ) ①崩塌堆积物 ②突出小基岩 ③河中的沙洲 ④低矮的山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 D 1 A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两条 400米等高线处以陡崖的图例进行标注,则两条等高线之间为两侧坡度陡峻的 峡谷。 D正确。 1 310米等高线位于图中陡崖下方,部分与图中代表陡崖的图例重合。 图中灰色部分是导致 310米等高线与陡崖 图例断断续续分开的原因。 此灰色部分应是陡崖崩塌后的堆积物或突出的基岩形成。 A正确。 【考点定位】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名师点睛】该题以等高线图为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判断基本的地形类型和地形单元,属于基础题,难度不大。 解读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规律。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 (等高距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愈 大,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坡度愈缓;反之坡度愈陡。 ( 2020•浙江卷)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 下图为该小组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京华平均结果。 完成下列各题。 16 18 20 22 24 2 4 6 8 10 ( 时 )逆温层上界强逆温层上界 ( 每上升 10 米气温升高 1℃ )30 050高度 (m )地面第 9 、 10 题图沙地教育S H A D I J I A O Y U 垂直方向为非等比高度设置 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接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 后于强逆温层上界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存在昼夜差异 B、大气散射反射在高度上存在差异 C、空气上下热量传递存在时间差异 D、下垫面反射率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答案】 A C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 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 通过读图,要注意到图中下面曲线表示强逆温,相对来说,上面的曲线逆温较弱。 对流层气温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出现逆温主要是近地面降温太快,导致出现下冷上暖的稳定大气结构。 白天有太阳辐射时,地面增温, 逆温逐渐消失。 所以逆温最强时在日出前。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热量的传递有时间差异,所以 距地面近的强逆温层先达到峰值。 ( 2020•安徽卷) 下图 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 MJ/ 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下列问题。 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 a、 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答案】 : ① 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 ,被大气削弱得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② 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 ,由于云层少且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 ,由于云层厚且多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③ 海拔高低:海拔高 ,空气稀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④ 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 ,获得太阳辐射强 ,日照 时间短 ,获得太阳辐射弱 .夏半年 ,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 ,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故 C先排除;据上题分析, ab处都为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不存在日照时间长短问题 B排除,天气状况该图无法判断 D排除;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 ab所处纬度不同而导致太阳高度不同 a纬度较 b低,所以太阳直射赤道时离直射纬度近,太阳高度大,被大气削弱的少,太阳辐射强,故 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名师点睛】该题以 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为材料, 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影响 太阳辐射的因素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 第 1问,关键找到突破口,根据“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说明该时期内,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该时期包括冬至日,因而可以推测出 图中 M日最接近是夏至日;第 2问,可以使用排除法,结合选择项来分析, a点太阳辐射大于b点,图中只有两点纬度差异,其他海陆位置、天气状况都不确定,所以可以很快推出 A答案正确。 ( 2020•福建卷) 图 4示意某地的等高 线分布,从 a河谷到 b、 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 读图完成 下列问 题。 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a、 c两河的支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 ③ D.④ 【答案】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等高线。 【名师点睛】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背斜为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为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新 .依据等高线判读地形名称:① 山 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② 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③ 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④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⑤ 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⑥ 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⑦ 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 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 2020•广东卷) 1.数字高程模型是对地貌形态的虚 拟表示,可描述地面高程信息。 图 1为某旅游区的数字高程模型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处观景平台视野最广的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图 1 【答案】 C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不大,属于直视问题,根据 数字高程模型判断该区域地形特点和地势起伏。 直视问题可以通过作地形剖面图进行判断,在地形剖面图上由观测点的投射点向目标点的投射点绘直线,若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否则不能直视。 如下图所示,由点 s′向点 c′绘直线,直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切断,表示直视良好。 而图中 b′位于阴影区,说明 s点不能直视 b点,所以村落 b对于 s点为不直视。 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 2020•天津卷)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慢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 人们在图 2 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 读图文材料,回答 34题。 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A.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 岩层断裂 搬运、 沉积 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 岩浆喷发 搬运、沉积 风化、侵蚀 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答案】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形剖面图判读。 【名师点睛】岩浆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在高温高压下,沿裂隙向上侵入,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出露地表的各类岩石,受外力作用 的影响,首先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然后受外力作用的侵蚀,使破碎岩石离开原来的地方,被搬运到其它地区,最后沉积下来,形成松散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