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易混淆病害辨别内容摘要:

2、绿色黄斑;真叶感病,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特别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到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间呈大片黄枯现象。 发病条件: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的孢子囊在温度 1520 度时,空气相对湿度 83%以上时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生的孢子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并且持续 3 小时以上时孢子囊便可顺利萌发和侵入。 试验表明:棚内夜间温度由20 度逐渐降到 12 度,叶面有水 6 小时以上,或夜温由 20 度降到 10 度,叶面有水 12 小时,该病菌才能完成发芽和侵入。 该病菌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幼嫩叶片或老叶 3、受害少,对于一般黄瓜,该病的为害是逐渐向上扩展的。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子叶、真叶、茎及叶柄和卷须等。 一般真叶感病开始为鲜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淡褐色,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当空气湿度大时,叶背面有乳白色混浊菌脓流出,干后留下白痕,病部容易穿孔。 茎上感病,开始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湿度大时也伴有菌脓出现,严重的腐烂并且变褐色干枯,表层残留白色痕迹。 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点,同时也常会有白色菌脓。 发病条件:当棚内或田间昼夜温差小,叶面结露时间长时,发病严重。 一般在棚内浇水后次日,叶面吐水现象严重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害大发生和流行。 了解了两种病害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后,可发现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都离不开一点,就是空气湿度的增大。 所以说黄瓜管理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其次才是合理用药。 首先,选择晴天中午将大棚密封,使棚内温度升高到 45,保持 2 小时后放风降温,在焖棚前一天要浇足水分,一般焖棚一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1015 天。 再就是,选择半夜时分适当通风1时,然后密闭棚室,连续数日即可降低大棚空气湿度,这样可有效降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几率。 再就是,配合用药防治。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