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重时可使整个植株或整蔸叶子枯死,抽不出花苔或苔茎矮瘦,严重影响产量。 2、发病规律该病由萱草柄锈菌侵染所致。 该菌在黄花菜上只产生冬孢子堆和夏孢子堆。 冬孢子堆群生于叶的两面,大多数在叶背,圆形或椭圆形,黄花菜锈病的发生与气候的关系密切,黄花菜锈病始见于 5 月上中旬,天气转暧时发生,但此时发展缓慢。 病菌适温为 2428,相对湿度为 85以上。 67 月份气温增高;阴雨天较多,空气湿度大,适于锈病流行。 7 月下旬以后,气温虽然很高,但黄花菜已到收蕾盛期,病害也逐渐停止蔓延。 10 月份气温逐渐降低,但在几次秋雨后此病又开始为害秋苗。 3、防治对策31 加强栽培管理。 每年黄花菜采摘完毕后,抓秋冬培育管理工作 3、,及时清除病株残叶,增施锰、硼等中微量元素,深挖伏土或客土培蔸。 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 春季早松土、勤除草,及时开好排水沟。 利用一切农业措施,促使根系发达,苗肥苗壮以提高其抗病能力。 32 及时更新老龄株丛。 对 5 年生以上的黄花菜应及时改造更新,以保持壮龄当家,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3 选育抗锈病品种。 利用某些品种的抗锈病特性,通过杂交等措施,选育抗锈病新品种,从根本上防治锈病的发生。 34 加强测报工作。 每年 5 月上、中旬,加强田间调查,一旦发现有零星病株,就应立即采取措施,剪除病叶,或割除病株,喷药防治,控制发病中心,把病害消灭在点片发生阶段,杜绝其蔓延流行。 35 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用 125病除净(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30004000倍液或 20腈菌唑可湿性粉剂 20003000 倍液或 20三唑酮乳油 1500 倍液。 对发病中心和辐射区重点喷药,其他区域均匀喷雾,隔 710 天喷一次,连喷23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