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花叶病内容摘要:

2、主。 种子不带毒。 2、豇豆蚜传花叶病毒(病毒粒体线条状。 主要通过桃蚜、棉蚜和豆蚜传毒;汁液摩擦接种也能传毒;种子也有约 810%的带毒率。 除侵染豇豆外,还能侵染绿豆、利马豆和苋色藜、昆诺藜等。 3、豇豆花叶病毒(病毒粒体棒状,长约 750 纳米,病汁液稀释终点 30004000 倍。 主要通过病汁液摩擦接触传毒,棉蚜、桃蚜亦可传毒。 一般豇豆种子不带毒,但洋豇豆种子有一定带毒率。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豇豆花叶病的毒源,除少数可以种子带毒的以外,其主要来源是田间受侵染的寄主植株和某些杂草寄主。 病害在田间发生的再侵染主要通过传毒介体有翅蚜虫和农事操作的汁液接触传染完成的。 高温、干旱的天气,以及栽培管理粗放、缺肥缺水是诱发豇豆花叶病的最主要因素。 防治方法:对豇豆花叶病可采取下列综合防治措施。 1、从无病植株所结的饱满豆荚选留种子。 2、加强控病栽培管理:清除田边野生杂草寄主,增施优质有机肥,及时追肥。 干旱季节勤浇水防止土壤缺水,使植株长势壮旺,提高抗、耐病力。 3、早期治蚜:为预防蚜虫田间传播病毒,从幼苗期开始就要防治蚜虫。 可用40%乐果乳剂 10001500 倍液,或 20%杀灭菊酯乳剂 3000 倍液喷布。 4、幼苗期开始可喷施一些营养增抗剂如百富农 8001000 倍液、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菌毒清 300 倍液、叶面宝等。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