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斑疹病的发生及防治内容摘要:
2、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 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浇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 在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权、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2种子处理。 用 55温水浸种 30 分钟,或用 06醋酸溶液浸种 24 小时,或用 氯酸钠浸种 2040 分钟。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3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600 倍液、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 500 倍液,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每隔 10 天左右喷一次,连喷 34次。 专利查询。番茄斑疹病的发生及防治
相关推荐
_ a lot of books. 五 、连词成句 ,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 10 分 ,每题 2分 ) , there, many, in, are, how, classroom, the ( ? ) 2. brother ,reading , Jack’s , stories , like , does ( ? )
2、褐色,果实表面发污,光泽度差,商品性明显降低。 2发病原因:低温、弱光是产生茶色果的根本原因,果实成熟期温度低于24,叶绿素就会增多,并延迟番茄红素形成,导致茶色果的出现;偏施或过量施用氮肥,钾、硼缺乏,在连作、土壤盐演化的温室,若再过量施肥,都容易引起茶色果。 3防治方法:进行果实催熟处理,避免忽干、忽湿或过干、过湿。 或过量施用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 三、脐腐果1症状
3 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 11 B. 10 C. 9 下面与 10 最接近的数是( ) A. B. C. 用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不能拼成一个( )。 A.三角形 B.平行四边形 C.梯形 三、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 5 分) ( ) 角的两边越长,这个角越大。 ( )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 1300。 ( ) 万千米就是 7 千米。 ( ) 8 时 15 分就是 815
4 把 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 4 段,每段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二、判断。 ( 对的打 “√” ,错的打 “” )( 5分) 所有 的奇数都是质数。 ( ) 两个质数的和是一定是偶数。 ( )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 任意一个奇数减去 1,结果是偶数。 ( ) 2 个棱长 1cm 的正方体拼 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12cm2。 ( ) 三、选择。
2、质差。 筋腐病一般只发生在果实上,茎叶看不出明显症状。 重病时,有时可见植株顶和下叶弯曲,小叶中肋突出。 剖开植株距根部 70 厘米处茎部,可见茎的输导组织有褐色病变。 病因:番茄筋腐果病因十分复杂,初步分析认为,番茄植株体内碳水化合物不足和碳氮比下降,引起代谢失调,致使维管束木质化是发病的直接原因,而许多不良环境条件,如光照不足、低温多湿、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不足、夜间温度高、地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