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煤霉病内容摘要:

2、污尾孢(属半知菌的一种真菌。 病菌的分生孢子梗 27 枝成束从病斑部的表皮或气孔伸出,呈屈曲状,淡灰褐色。 分生孢子倒棒形,基部稍大,末端细小,无色,有多个横隔膜,大小 15120米。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株上(特别是保护设施栽培的番茄)越冬。 病残体越冬的菌丝在翌年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长出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次传染。 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传播后可进行频频的再侵染。 该病菌要求高温高湿。 25以上的平均温度,较多的降雨和潮湿的天气,最适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缺肥和管理粗放的菜田发病亦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控病措施:包括清洁田园,销毁病残体;翻晒土壤,高畦深沟整平畦面以利雨季排水;施优质的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整枝绑架以利通风透光降湿;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 2、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40%多硫悬浮剂 350400 倍液。 (2)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4)30%氧氯化铜悬浮剂 500 倍液。 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34 次。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