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煤霉病内容摘要:
2、污尾孢(属半知菌的一种真菌。 病菌的分生孢子梗 27 枝成束从病斑部的表皮或气孔伸出,呈屈曲状,淡灰褐色。 分生孢子倒棒形,基部稍大,末端细小,无色,有多个横隔膜,大小 15120米。 发生规律和发病条件: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以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在病株上(特别是保护设施栽培的番茄)越冬。 病残体越冬的菌丝在翌年遇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长出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传播,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进行初次传染。 发病后又长出大量新的分生孢子,传播后可进行频频的再侵染。 该病菌要求高温高湿。 25以上的平均温度,较多的降雨和潮湿的天气,最适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缺肥和管理粗放的菜田发病亦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控病措施:包括清洁田园,销毁病残体;翻晒土壤,高畦深沟整平畦面以利雨季排水;施优质的有机底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及时整枝绑架以利通风透光降湿;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 2、发病初期可选喷下列药剂:(1)40%多硫悬浮剂 350400 倍液。 (2)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 (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4)30%氧氯化铜悬浮剂 500 倍液。 隔 710 天喷一次,连续喷 34 次。 专利查询。番茄煤霉病
相关推荐
2、空心”,干燥时仅木质部变为紫褐色。 横切新鲜病茎,用手挤压或插入清水中,可见乳白色菌液溢出,这是该病主要特征。 番茄青枯病由青枯假单胞菌侵染所致。 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能存活 1,种子内带菌可存活 7 个月,成为该病的主要侵染源。 该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及未腐熟肥料传播,细菌从番茄根部或茎基部的伤口侵入,在维管束的螺纹导管内繁殖、蔓延,致使导管阻塞及细胞中毒致茎叶萎蔫。 另外,农具
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 ” 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 “ 断发易服 ” C.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 “ 断发易服 ” D.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海国图志》说: “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2、,2 月中旬结束,亩产青韭菜 1000公斤,亩产值 1200元。 全年五茬合计亩产值超万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亩成本 600元,亩获净效益近万元。 二、主要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 韭菜选用汉中冬韭,毛豆选用辽鲜一号或春绿 60,小白瓜选用本地自繁自留优质品种,冬菜选用正宗五月蔓或黑塌菜。 2、科学运筹肥料。 3 月 20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 4200公斤加进口三元复合肥 50公斤作基肥。
2、,温室、大棚为防治病害过于控制湿度,造成空气干燥等。 这些都能使植株的根部收输送到地上部分的水分没有蒸腾掉的水分多,而造成植株缺水。 为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叶面积,进而减少水分蒸腾,植株下部乃至中、下部叶片卷曲。 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干旱后大量灌水,也能引起下部叶片卷缩。 过量偏施氮肥时,整株叶片都会出现卷缩。 特别是土壤中缺铁、缺锰等微量元素,会加重卷叶。
2、期。 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田间耕作,整枝打杈,浇水及雨水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番茄连作、不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以及根部损伤有利于发病。 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 当土温上升到 25时发病最重。 如果番茄生长前期和中期降雨偏多,田间排水不良,温度较高时极易发生流行,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绝收。 2 防治技术番茄青枯病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