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青枯病及其防治技术内容摘要:
2、期。 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田间耕作,整枝打杈,浇水及雨水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番茄连作、不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以及根部损伤有利于发病。 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 当土温上升到 25时发病最重。 如果番茄生长前期和中期降雨偏多,田间排水不良,温度较高时极易发生流行,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绝收。 2 防治技术番茄青枯病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控制。 (1)选用抗病良种:据调查,艾玛 70、粉802、品种抗病丰产性较好,可因地制宜选用。 (2)搞好配方施肥:在精耕细作、完善排灌设施的条件下,施足腐熟的有机肥,氮、磷、钾配方施肥,勤施追肥, 3、增施生物肥及微肥,补施叶面肥,不施用番茄、辣椒等茄科植物沤制的肥料。 (3)轮作与嫁接:对发病较重的田块可与葱、蒜及十字花科蔬菜实行 4 年以上的轮作,也可采用嫁接技术控制。 (4)调节土壤酸度:对酸性土壤可结合整地均匀撒施 50120石灰,使土壤呈微碱性,以抑制病菌的生长,减少发病。 (5)改进栽培技术:高畦种植,幼苗定植不易过深,避免培土过高;忌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除积水,以免积水伤根;及时中耕除草,降低田间湿度。 (6)及时拔除病株,将其深埋或销毁,病穴用生石灰或草木灰消毒处理。 (7)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 3000 倍液,或50%液,或 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或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进行灌根,每隔 710d 灌根一次,连灌 23 次,苗期每次每株灌药液 株期每次每株灌药液 治效果较好。 专利查询。番茄青枯病及其防治技术
相关推荐
2、,温室、大棚为防治病害过于控制湿度,造成空气干燥等。 这些都能使植株的根部收输送到地上部分的水分没有蒸腾掉的水分多,而造成植株缺水。 为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叶面积,进而减少水分蒸腾,植株下部乃至中、下部叶片卷曲。 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干旱后大量灌水,也能引起下部叶片卷缩。 过量偏施氮肥时,整株叶片都会出现卷缩。 特别是土壤中缺铁、缺锰等微量元素,会加重卷叶。
2、,2 月中旬结束,亩产青韭菜 1000公斤,亩产值 1200元。 全年五茬合计亩产值超万元,除去种子、农药、化肥亩成本 600元,亩获净效益近万元。 二、主要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 韭菜选用汉中冬韭,毛豆选用辽鲜一号或春绿 60,小白瓜选用本地自繁自留优质品种,冬菜选用正宗五月蔓或黑塌菜。 2、科学运筹肥料。 3 月 20日,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 4200公斤加进口三元复合肥 50公斤作基肥。
2、,其后多年病情趋重,特别在早春棚内最低温度低、高湿、日照不足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灰霉病可流行成灾。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适时通风降低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为控制湿度扣棚前浇足水,扣棚后控水,特别在每次收割后不能浇水;棚室内严禁放底风;中耕培土要细致,避免损伤叶片,要及时收割韭菜,其后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形成叶片柔嫩易感病;夏季韭菜要除草、追肥、浇水养好根。
2、斑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 病菌可在番茄值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作远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 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
14. (2017 湖北孝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4年这一年 , 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B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开始土地改革 B.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开始实施 “ 一五 ” 计划 , 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完成三大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