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斑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 病菌可在番茄值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 20 年,可随种子作远距离传播。 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最初有 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 温度 25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上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一、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选用抗病、耐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与非茄科蔬菜实行 3 年以上的轮作;整枝、打权、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二、种子处理。 用 55温水浸种 30 分钟,酸溶液浸种 24 小时,或用 5盐酸浸种 510 小时,或用 氯酸钠浸种 2040 分钟。 浸种后用清水冲洗掉药液,稍晾干后再催芽。 三、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选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 400500 倍液,或 杀得 2000 干悬浮剂 600 倍液,或 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 500 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 300 倍液,或 氧化铜溶液进行防治,每隔 10天左右喷 1 次,连喷 34 次。 专利查询。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2、,其后多年病情趋重,特别在早春棚内最低温度低、高湿、日照不足和通风不良的条件下,灰霉病可流行成灾。 (2)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适时通风降低湿度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为控制湿度扣棚前浇足水,扣棚后控水,特别在每次收割后不能浇水;棚室内严禁放底风;中耕培土要细致,避免损伤叶片,要及时收割韭菜,其后彻底清除病、残叶,减少菌源;增施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形成叶片柔嫩易感病;夏季韭菜要除草、追肥、浇水养好根。
2、期。 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伤口侵入,通过田间耕作,整枝打杈,浇水及雨水进行传播。 高温、高湿、番茄连作、不实行氮磷钾配方施肥,有机肥使用量不足以及根部损伤有利于发病。 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繁殖。 当土温上升到 25时发病最重。 如果番茄生长前期和中期降雨偏多,田间排水不良,温度较高时极易发生流行,可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绝收。 2 防治技术番茄青枯病应采取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主
2、,温室、大棚为防治病害过于控制湿度,造成空气干燥等。 这些都能使植株的根部收输送到地上部分的水分没有蒸腾掉的水分多,而造成植株缺水。 为减少暴露在空气中的叶面积,进而减少水分蒸腾,植株下部乃至中、下部叶片卷曲。 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干旱后大量灌水,也能引起下部叶片卷缩。 过量偏施氮肥时,整株叶片都会出现卷缩。 特别是土壤中缺铁、缺锰等微量元素,会加重卷叶。
14. (2017 湖北孝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4年这一年 , 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B ) A.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开始土地改革 B. 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 开始实施 “ 一五 ” 计划 , 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完成三大改造 ,
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 A. Na 与 O2 B. Fe 与 Cl2 C. Fe 与稀硝酸 D. NaOH 溶液与 CO2 12.在含有 Fe3+、 Fe2+、 Al3+、 NH4+的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O2 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离子数几乎没有变化的是() A. Fe3+ B. Al3+C. NH4+
1 、 2 、 3 ,其中 1 号瓶用锡箔纸包住遮光。 用三个瓶子在池塘 2 米 深的相同位置取满水,测 3 号瓶的溶氧量,记为 a。 然后将 1 、 2 号瓶放回取水处, 24h 后取出,测 1 、 2 号瓶的溶氧量记作 b 、 c。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c a 可用来表示该处植物 24h 的光合作用净值 B.c b 可用来表示该处植物 24h 的光合作用总值 C.如果没有 3 号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