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防治要全面内容摘要:

2、现黄褐色干枯。 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 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 老百姓俗称“黑毛病”。 塑料大棚、温室受害重于露地栽培,是保护地番茄的重要的病害之一,随着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扩大,叶霉病的病情不断发展,为害加重,对番茄产量影响很大。 发生条件叶霉病病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 2025。 一般气温 22上下,相对湿度 90%以上,有利于病源侵染和病害发生。 空气相对湿度低于 80%,影响孢子的形成和萌发,不利于病害发生。 温室、棚内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湿度过大,常诱发叶霉病发生。 番茄品种间对叶霉病抗性具有明显差异,仉泮成认为他棚内发病严重与品种就有一定关系。 防治措施选播 3、抗病品种一些番茄品种,如沈粉 3 号和佳粉等,有较强的抗叶霉病能力,选择抗叶霉病番茄品种,应注意随病原菌生理小种的消长,及时更换品种。 消除菌源加强田间管理。 精耕细作,及时进行药剂防治,避免叶霉病侵染和为害。 合理轮作重病田不宜再种番茄,应与瓜类或豆类蔬菜间隔 3 年轮作。 连年发病严重的温室和旧址塑料大棚,在番茄定植前进行消毒处理,每亩地用 斤硫磺粉,斤锯末粉,混合后分几处点燃闭棚熏蒸一夜。 加强管理应加强温湿度管理,及时放风排湿,连阴雨天和发病后控制浇水,以破坏发病的生态环境。 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及老叶,以利于棚内番茄植株透风透光;发病严重的拔除病秧后,及时喷 200 倍 2%农抗 120 或 600 倍 4%农抗 120 瓜菜型进行全面保护。 喷药时特别注意叶片背面,并且喷撒要均匀、周到。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