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根腐病的诊断与防治内容摘要:

2、国发生较普遍,且危害严重。 一旦发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有可能像谢传印的辣椒棚一样,全苗覆没。 辣椒根腐病主要受害部位是根和根茎(地表以下的茎)。 病部初呈水浸状,后变浅褐色至深褐色。 病部缢缩不明显或稍缢缩,病部腐烂处的维管束变褐,但不向上部发展,有别于枯萎病。 后期病部多呈槽朽状,仅留丛状维管束或皮层易剥离露出褐色的木质部。 最后病株多萎蔫、枯死。 根腐病害主要是由半知菌亚门、镰孢菌属的腐皮镰孢菌侵染引起的。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残体、土壤、粪肥中越冬。 病菌腐生性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 10 年以上,一般种子不带菌,在田间病菌主要靠病土移动,施用带菌粪肥、雨水及灌溉水流、农具等传播。 病菌由根 3、部、茎基部伤口侵入,在皮层细胞为害,然后进入维管束组织。 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再由雨水反溅及流水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 根腐病在 10间均可发病,最适温度 24左右,湿度在 80%以上传播迅速。 阴湿多雨,施肥不足,连作地块,地下虫害较多,而且可以加重发病几率。 防治办法:一是培育无病壮苗。 苗床播种前要充分翻晒,施足腐熟粪肥,多使用生物有机肥,每亩可用腐熟的鸡粪或牛粪 4000 公斤,生物有机肥 320斤,硫酸钾复合肥 40 公斤作基肥。 二是最好实行轮作。 重病地块与十字花科、葱蒜类蔬菜进行 3 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轮作。 连作地每亩施微生物菌剂 20 公斤,栽前处理土壤。 三是采取高垄栽培。 防止雨水和浇后积水,增强根部的通透性。 四是对症下药。 发病前期,在苗期每亩用土壤改良剂 200 克或复合微生物肥料1500 克,按一定的释比例稀释后灌根,每株作物灌稀释后的溶液 200 克;发病初期可以用菌克灌根,也可每亩用硫酸铜 4 公斤灌溉。 通过我们近几年大田试验,也可以用 77%的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防治,也会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但应提前防治,并在基部和地表面进行喷淋或浇灌。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