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烂根黄梢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内容摘要:

2、色,干旱季节烂皮呈麻丝状,雨季土壤渍水时则呈黑腐状,稍有异味。 根据病因分析,采取改善土壤结构和消毒处理相结合的措施。 供试药剂及使用浓度是:1%硫酸铜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甲醛 100 倍液;石硫合剂渣;并以清水作对照。 1984 年 12 月 11 日将病树树盘土壤挖出,晾根两日,剪除烂根及腐烂组织,分别将各处理药剂喷洒根部处理处及其周围,每株约 2 公斤药液,再用干净河沙填入病根周围,覆以客土。 据 1985 年 10 月 12 日(果实成熟期)调查,结果表明,用硫酸铜、退菌特、多菌灵、甲基托布津 3、4 种药剂处理,疗效显著,桔树很快复绿转健,产量亦明显上升。 1985 年汉中农校桔园病株率由 1984 年的 降到 朱红桔产量由 1984 年园产()斤提高到 2615 公斤。 其中有 1984 年 1 个果不结的病株,治疗复原后,1985 年单株结果 110 公斤,达到或略高于园内健株产量水平。 据调查分析,该病属于根系环境不良所导致的生理性烂根,通过掺沙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层通透性,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 对于发病不普遍的桔园通过挖土晾根,用硫酸铜等药剂作根系患部消毒,再覆沙客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对因桔园生态环境的改变,地下水位升高,全园普遍发病者,应在园中深挖沟槽,降低水位,新建桔园应特别强调排水设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