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树脂病的识别与防治内容摘要:

2、湿条件下有流胶现象发生。 导致病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导管被阻塞,输导系统被破坏。 若病菌侵染果实,当果实采摘后,特别在贮藏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蒂腐病。 初时在环绕果蒂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深褐色,病部逐渐向脐部扩展,边缘呈波纹状,由于病果内部腐烂较快,先是果心腐烂,最后可使全果腐烂,故有“穿心烂”之称。 病部果皮较坚韧,有革质柔韧感。 若病原菌侵染新叶、嫩梢和幼果时,病部表面产生黄褐色或黑褐色硬胶质小粒点(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散生或密集成片,称为“沙皮”。 在幼果上粒点边缘多有裂缝,与健部分界明显。 病害发生迟则影响不大。 若发生早,果实生长停滞,发育不良。 若病菌侵染生长衰弱的或上一年冬季受冻 3、害的枝条,枝梢抵抗力稍弱,并不形成“沙皮”。 而是形成褐色病斑,病、健部位交界处常有小滴树脂渗出。 严重时,可使整个枝条枯死,在枯死的枝条表面散生着无数黑色小粒点。 二、防治措施1、加强管理在秋季及采果前后及时而适当地增施肥料以增强树势。 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要注意做好防寒工作。 在夏天为保护树干,防止日灼伤,在盛暑前树干用白涂剂刷白(白涂剂用生石灰 5 公斤,食盐 斤,动物油 75 克,水2025 公斤配制而成)。 2、病树治疗在春季发现初病树,及早把病部刮除。 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200 倍液或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 倍液,全年涂药两期(上半年 5 月,下半年 9 月),每期涂药 23 次。 3、喷药保护于每年春芽萌发前喷一次 尔多液,落花三分之二及幼果期各喷一次 10%世高水分散剂或 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