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荔枝鬼帚病内容摘要:

2、内卷成小圆圈;有的嫩叶呈细条状扭曲,随后定形;叶缘外卷,有些叶缘产生缺刻;叶脉隆起,叶肉呈现黄绿相间的不定形斑驳。 病枝梢节间缩短,有些不定芽陆续长成枝梢,呈扫帚状。 秋后叶片脱落呈秃枝。 花穗受害,花梗及小穗不能伸长而密集在一起,呈簇生状。 病花器不发育或发育不全,花早落,不结实或果小而少。 病原:病原物为龙眼鬼帚病毒(发病规律:此病可随种子、接穗和苗木的调运作远距离传播;田间则靠荔枝蝽的成虫、若虫和龙眼角颊木虱短距离传播。 荔枝蝽 12 龄若虫不能传毒,而34 龄若虫和成虫传毒率高。 龙眼角颊木虱越冬代和第一代是主要传病时期,因此春梢的病叶和病梢较多。 幼龄树比成年树感病,高压苗比实生苗发病率高。 防治方法(1)实行检疫:严禁将病区的苗木、接穗和种子等繁殖材料调入无病区。 新区和新建果园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砍除烧毁。 (2)培育无病苗木:接穗应从无病区或无病果园中选择健壮、优质的母本树剪取。 严禁从病树或病果园采接穗或圈枝育苗。 (3)加强栽培管理:在龙眼、荔枝生长期间,施足有机肥,以促使树体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4)防治介体害虫:及时防治荔枝蝽和角颊木虱的低龄若虫。 对角颊木虱要重点防治越冬代和第一代,在卵盛孵期及时喷药治虫。 使用农药和施药方法参照害虫部分。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