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普通花叶病内容摘要:

2、传染。 昆虫中以咀嚼式口器的蝗虫等可以传病。 菟丝子也可以传毒。 内生集毒菌的游动孢子可传播病毒。 实生种子传毒问题尚未明确定论。 病毒症状在 1620的相对低温下表现明显,而在 28以上时,症状表现轻微甚至隐症。 病毒在植株体内的运转速度因株系、感染时间、品种特性以及植株内是否存在其他病毒而定,同时与植株的生育期有关。 在株龄 5周的病株体内,病毒的运转速度比在3周株龄体内要慢得多。 马铃薯不同品种抗性表现有差异。 防治措施(1)应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和耐病品种,尤其后者,借此耐病性可生产出高质量的块茎。 (2)选用无毒种薯。 采用夏播留种、两季作、高山(低温区)留种、茎尖组织培养等方法,使马铃薯避开高温条件结薯,减少或避免种薯带毒。 减缓下季生产田的毒源。 (3)采用栽培措施减轻病害。 适时播种,高垄栽培,合理灌溉,增施肥料,增强植株的抗病性,缓解病情。 (4)适时防治传毒害虫(如蝗虫等),降低传病;早期清除田间的菟丝子等,防止病害扩展。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