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疮痂病症状及防治方法内容摘要:

2、凸起的、灰褐色的斑点,直径大小约 5 毫米,病部果皮变粗糙木质化,中央呈星状裂开,潮湿时长出小黑点及灰色霉层,病果易脱落。 病原芒果疮痂病病原的有性阶段为芒果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其无性阶段为芒果痂圆孢菌(半知菌亚门,其分生孢子盘褐色,有时可为分生孢子座。 分生孢子圆柱形,极少数为卵形,有时略弯,无色,后期可呈淡褐色。 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在罹病组织内越冬。 翌年春天在适宜的温、湿度下,在旧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及雨水传播,侵染当年萌发的新梢嫩叶,经过一定潜育期后,新病部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果实在生长后期普遍受侵染。 每年 57 月,苗圃地里的实生苗普遍受侵染发病。 该病的发生程度与品种有较大关系,紫花芒、桂香芒和串芒发病较重。 底清除病叶、病枝梢,清扫残枝、落叶、落果集中烧毁,并加强肥水管理。 710 天喷 1 次,共喷 23 次;座果后每隔 34 周喷一次。 药剂可选用 1:1:160 波尔多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或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