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xx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四含解析内容摘要:

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5.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B.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可来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则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可来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 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解答】 解:根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则可知: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说法正确,故 A正确; B、 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说法正确,故 B正确; C、可用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说法正确,故 C正确; D、 t2℃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0%,说法错误,因为根据图示可知 t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30g,其意义是: t2℃ 时 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是30g.则 t2℃ 时甲物质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3% ,故 D错误. 故选 D. 【点评】 掌握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如图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 B. 如图实验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 如图实验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 D. 如图实验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 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 A、根据实验 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解答; B、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解答; 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据此分析防锈的方法. D、根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下层蜡烛先被熄灭 ,上层后被熄灭. 【解答】 解: A、实验 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对; B、盐酸具有挥发性,但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不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故错; C、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只能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不能证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错; D、二氧化碳使阶梯蜡烛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对. 答案: 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知识点较多,细心解答. 7.如右图所示,其 中甲、乙、丙、丁、戊分别是氧化铜、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二氧化碳中的一种.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能发生反应,已知甲和丁反应有气泡出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与丙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B.乙和戊都是氧化物 C.丙与丁反应会生成白色沉淀 D.丁和戊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甲和丁反 应有气泡出现,推出甲和丁是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同时丁能与另外两物质反应,所以丁为盐酸,甲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和碳酸钠都能反应的是氢氧化钙,则丙是氢氧化钙,可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推测出各物质然后根据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最终对应结果为:甲:碳酸钠;乙:二氧化碳;丙:氢氧化钙;丁:盐酸;戊:氧化铜. A、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而甲是碳酸钠溶液,属于盐,丙是氢氧化钙溶液,属于碱,不符合中和反应的特点,故 A错误; B、乙是二氧化碳,戊是氧化铜,都有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 种是氧元素,都是氧化物,故 B正确; C、丁是稀盐酸,丙是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钙,无沉淀生成,故 C错误; D、稀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不是化合反应,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解答时首先找准突破口,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推出五种物质,然后根据实验现象及反应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 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 2分,其余每空各 1分,共计 19 分) 8.西沙群岛及附近海域是我国神圣 不可侵犯的领域,其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石油和天然气属于 不可再生 (填 “ 可再生 ” 或 “ 不可再生 ” )能源; ( 2)可以采取 蒸发 的方法将海水中的水分除去,获得含氯化钠的粗盐; ( 3)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 淘米水浇花 . 【考点】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专题】 化学与能源;空气与水. 【分析】 ( 1)天然 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 2)蒸发海水可以得到粗盐; ( 3)一水多用可节约用水; 【解答】 解:( 1)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 2)利用海水晒盐,把海水引入盐田,借助日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获得粗盐; ( 4)淘米水浇花、洗衣服的水拖地等,都可以节约用水. 故答案为:( 1)不可再生;( 2)蒸发;( 3)淘米水浇花. 【点评】 本题考查化石燃料,获得粗盐的方法,节约用水的措施等,难度不大; 9.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 个实验: ( 1)上述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与 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B (填序号); ( 2)图 A所示实验中,紫色干花(用石蕊溶液浸泡过)最终会变红,原因是: H2O+CO2=H2CO3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3)图 C所示实验中,经振荡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