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b卷,含答案内容摘要:

22.( 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一五”期间建成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 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2分) ( 2)据图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中,重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 1分)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小题,第 23题 6分,第 24题 7分,共 13分。 : 材料一 正当隋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时期,大量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 他们归国后,自然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大化改新局面的出现。 ——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材料二 1872年清政府选派的第一 批 30名留美幼童从上海登船放洋。 由于风气未开,广大北方地区没有一人入选,学生都来自东南沿海的省份,特别是广东南海、新会一带。 „„他们在国外刻苦求学、勤勉自励,大多学有所成。 归国后,在教育、外交、工会、军事等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 摘编自林文《洋务运动时期留学教育评析》 材料三 1919 年前后,出现了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留法学生一面工作,一面求学,同事认真观察和体验法国社会文化,有选择地吸纳和向国内 传播西方文明,而且千方百计向法国和欧洲播撒典雅而迷人的中国文化。 ——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归纳日本留学生归国后推动改革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改革 对日本的影响。 ( 2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批留美学生来源的区域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 2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评价。 ( 1分) ( 4)综上,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 ( 1分) : 材料一 乾隆、嘉庆年间( 1736 年 — 1820 年),南京城绸、绒各 类织机多达三万台左右,至道光年间( 1821 年 — 1850 年),城内仅缎机就达三万台以上,纱、绸、绒、绫织机不在此数。 此类手工业基本是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主,它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商业走向繁荣。 —— 摘编自陈忠平《明清时期南京城市的发展与演变》 材料二 水力和蒸汽力的应用,工厂制度的确立,大大促进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1786年时曼彻斯特只耸立一个阿克莱特纱厂的烟囱,但在十五年后,却有 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