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移 的 电 子 数为 5NA 准 状 况 下 , L 甲 苯中 含有 的 C—H 键 数目 为 8NA g 46%的 乙 醇 水 溶 液 中, 含 氢 原 子 总 数 目 为 3NA ℃ 时 , MgCO3 的 Ksp = 410- 6, 则 该 温 度 下 饱 和 MgCO3 溶 液 中 含 有 的 Mg2+数目为 210- 3NA 4.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 ,转移的电子数为 C.标准状况下, 的 CCl4中含有的 C—Cl 键数为 B.铜粉溶于 ,当生成标况下 时,溶液中的氮原子数为 D.标准状况下, 升氯气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 NA 8.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 LCCl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 B. 1 molN2与 4 mol H2反应生成的 NH3分子数为 2NA C. 1 mol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 2NA D. 34g H2O2和 H2S 混合物中的氢原子数为 2NA 10. 用 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SO4) 3溶液中, SO42的数目为 B. 与足量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C. g铁与 mol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4.设 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NaHSO4晶体中阳离子 与阴离子总数为 ℃ 时, pH=13 的 (OH)2溶液中含有的 OH数目为 , 和 N20 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原子数为 , H2O 或 NaOH 溶液中转移的电子数均为 10. 次磷酸 (H3PO2)是一种精细磷化工产品,属于一元弱酸,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NaH2PO2 溶液,其阳极反应式为: 2H2O4e =O2↑+4H+ B. H3PO2与过量 NaOH 溶 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3PO2+3OH=PO23+3H2O H3PO2溶液加入到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中, H3PO2的还原产物可能为 H3PO4 D. H3PO2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 H3PO2 H++ H2PO2 11. K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 Cr2O72(橙色) +H2O 2 CrO42(黄色) +2H+。 用 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 中溶液变黄, ③ 中溶液橙色加深 B. ② 中 Cr2O72被 C2H5OH 氧化 C. 对比 ② 和 ④ 可知 K2Cr2O7 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 若向 ④ 中加入 70%H2SO4 溶液至过量 , 溶液变为橙色 1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1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判断洗涤干净的标准是器壁内出现均匀水膜,既不聚咸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 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引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11.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氨水清洗试管内壁附着的银镜 B.将 NH4Cl溶液蒸干制备 NH4Cl固体 C.制备 Fe(OH)3胶体,向盛有沸水的烧杯中滴加 FeCl3 饱和溶液并长时间煮沸 D.可用 K3[ Fe(CN)6]溶液鉴定 FeCl3 溶液中是否存在 Fe2+ 8.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 具有还原性 B 浓 盐酸、浓硫酸 pH 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D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 为碱性气体 13.用试剂制备下列气体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或气体 现象 结论 A 浓氨水、生石灰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B 亚硫酸钠、浓硫酸 澄清石灰水溶液 溶液先变浑浊后又澄清 溶解度 CaSO3 大于 Ca( HSO3) 2 C 浓盐酸、 MnO2 加热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 性 D 稀硝酸、铜 产生无色气体通入空气 气体变为红 棕色 无色气体为 NO 8.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图 1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氢气 B.用图 2 所示装置进行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盐酸的浓度 C.用图 3 所示装置制取少量氯气 D.用图 4 所示装置确定导线中有电流通过及电流方向 I~ IV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 I: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B.实验 II: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实验 III:从饱和食盐水中提取 NaCl晶体 D.装置 IV:酸性 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 列 装 置 合 理 且 能达 到 实验 目 的 的 是 验 室 用 装 置 ① 制取 氨气 ② 将 化 学 能 转化 为电能 ③ 可 用 于 分 离 沸 点相 差 较 大 的 互 溶液 体 混 合物 置 ④ 可 用 于 Fe(OH)2 的制 取 , 并 能 防止 Fe(OH)2 被氧化 17. 将足量的 X 气体通入 Y 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 组合是 ①②③ ①② ② D.②④ 14.下列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均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 ) 15.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淀粉溶液中加稀硫酸,加热片刻,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 无银镜生成 淀粉未发生水解 B 将一铝箔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表面生成致密的 Al2O3薄膜,且 Al2O3 熔点高于 Al C 铜 放入稀硫酸中,再加入硝酸钠固体 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蓝,有明显的气泡放出,铜溶解 硝酸钠可以加快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D 向 2 mL mol/L Na2S 溶液中滴几滴 mol/L ZnSO4 溶液;再加入几滴 mol/L CuSO4 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生成 黑色沉淀 溶度积( Ksp): ZnS> CuS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铝、铁、铜相比较,铜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最低、铁元素含量最高 B. A12O MgO 可用作高温材料,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C.工业上 采用电解熔融态 A12O MgO 的方法冶炼 Al、 Mg D.用纯碱制玻璃、用铁矿石炼铁、用氨制碳酸铵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12.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 FeCl3 溶液中是否存在 FeCl2 向溶液中滴加 KSCN溶液后再滴加氯水 B 证明 H2CO3酸性比 H2SiO3强 Na2CO3 和 SiO2在高温下熔融反应 C 除去 Cu 粉中混有的 CuO 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硫酸并过滤 D 检验未知溶液一定含有 CO32- 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 16.有一瓶 Na2S03溶液,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较:取少量此溶液,滴入Ba( NO3) 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 HCl, 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 A.此溶液中 Na2S03已部分氧化 B.加入 Ba(NO3)2溶液生成的沉淀一定含 BaS04 C.加 HCl后的不溶沉淀一定为 BaSO4 D.此样品未被氧化 10.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金属钠: 2Na+ 2H2O= 2Na++ 2OH+ H2↑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碳酸氢钠溶液: 2Fe3++ 3CO32+ 3H2O = 2Fe(OH)3↓+ 3CO2↑ C. NH4HCO3溶液与过量 KOH 浓溶液共热: NH4+ + OH NH3↑+ H2O D.将过量的 SO2通入漂白粉溶液中: Ca2++ 2ClO+ 2SO2 + 2H2O= CaSO4↓+ 2Cl+4H++ SO42 B.向漂白粉稀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 ClO﹣ +CO2+H2O═HClO+HCO3﹣ C. NaHSO4溶液和 Ba( OH) 2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Ba2++OH﹣ +H++SO42﹣ ═BaSO4↓+H2O D. Fe( OH) 3溶于氢碘酸中: Fe( OH) 3+3H+═Fe3++3H2O 列 离 子 方 程 式 , 书 写 正确 的 是 惰 性 电 极 电 解 熔融 氯化 钠: 2Cl- + 2H2O Cl2↑+ H2↑+ 2OH- 粉 溶 于 稀 硫 酸 : 2Fe + 6H+ = 2Fe3+ + 3H2↑ CuSO4 溶 液吸 收 H2S: Cu2+ + H2S = CuS↓+ 2H+ NH4HSO4 溶 液 中滴 加少 量 的 Ba(OH)2 溶 液 : Ba2+ + 2OH- + NH + H2O H2O + H+ + SO 2- = BaSO4↓+ NH3H2O +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1molCl2 通入含有 2molFeI2的溶液中: 2Fe2++2I- +2Cl2=2Fe3++4Cl- +I2 B. 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OH- +HCO3- =CaCO3↓+H2O C.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OH- =AlO2- +2H2O D. 向银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 [Ag(NH3)2]++OH- +3H+=Ag++2NH4++H2O 9.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 溶于水: Cl2+H2O═2H++ Cl﹣ +ClO B. Fe2+与 NO3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 Fe2++NO3+4H+=Fe3++NO↑+2H2O C.稀硫酸和 Ba( OH) 2溶液反应: H++SO42+Ba2++OH=BaSO4↓+H2O D.浓硝酸中加入铜片: Cu+4H++2NO3═Cu2++2NO2↑+2H2O 9.一定条件下 A、 B、 C 的如下图所示的 转化关系,且 △H=△H1 +△H2。 则 A、 C 可能是 ① Fe、 FeCl3 ② C、 CO2 ③ AlCl NaAlO2 ④ NaOH、 NaHCO3 ⑤ S、 SO3 ⑥ Na2CO CO2 A. ②③④⑥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1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uSO4是氧化剂, FeS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B. 当生成 7molCu2S 时,共转移电子 14mol C. 产物中的 SO42- 离子全部是氧化产物 D. 该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4:5 13. 已知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 过氧化钠时发生反应: 4Fe2++4Na2O2+6H2O═4Fe(OH)3↓+O2↑+8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 FeSO4只做还原剂, Na2O2只做氧化剂 B. 4 mol Na2O2 在反应中共得到 8NA个电子 C.该反应中由 4 mol Fe2+还原的 Na2O2是 3 mol D.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5 22. 已知, I2(aq)+ I- (aq) I3- (aq)。 某 I 、 KI 混合溶液中, c(I3- )与温度( 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反应 I2(aq)+ I- (aq) I3- (aq)的 △H> 0 B.状态 A的 c(I2)比状态 D 的小 C. A点对应的反应速率大于 C 点对应的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不变,向溶液中加入 KI 固体,平衡由 C 点移动到 D 点 29.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 2I+2H++H2O2=I2+2H2O B.自然界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产生的硫酸铜,遇到难溶液的 PbS,慢慢转变为铜蓝( CuS): Cu2++SO42+PbS═CuS+PbSO4 C.在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 SO2的排放: 2CaCO3+O2+2SO2═2CaSO3+2CO2 D.在盐碱地(含较多 NaCl、 Na2CO3)上通过施加适量 CaSO4,可降低土壤的碱性:CaSO4+Na2CO3═CaCO3↓+Na2SO4 (5) N2H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 已知:。重庆市20xx届高三11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道的压力, g 取 10 m/s2,不 计空气阻力,求: ( 1)当小球在 B 点对轨道的压力为 1NF ,则小球在 A 点时轨道对小球的压力 2NF 为多少。 ( 用 1NF 、 x、 m、 g、 R 表示) ( 2)某同学用这装置做实验,改变 距离 x,测得 B、 A两点轨道的压力差 与距离 x的图像如图, 则 ① 他用的 小球质量为多少。 ② 若小球 在 最低点 B 的速度为 20 m/s
2、供肥能力,防止植株早衰。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防止植株遭受病虫危害。 改大水漫灌为小水勤浇。 加强温度管理,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 2 大肚瓜主要症状果实基部生长正常,中部或顶部异常膨大。 产生原因西葫芦雌花未能充分受精,只在瓜的先端形成种子,从而吸收较多的营养物质到先端,导致先端果肉组织特别肥大,最终形成大肚瓜。 供水不均,生长前期缺水,而后期大量供水,极易产生大肚瓜。
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 ) ① “ 心生法生,心灭法灭。 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 ② 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③ 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 “ 理 ” 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1.精准扶贫,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 下列关于精准扶贫举措所体现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是( ) ①精准扶贫切忌大上项目、大造声势、撒胡椒面
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 1953年一 1956年 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 实现了土 地公有,使得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 路;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农村经济 体制改革 1978年至今 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从根本上克服了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弊端,打破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生产上的“大锅饭”
B.地形 C.交通 D.政策 15.为实现传承与振兴,该村最适宜发展的是( ) A.现代物流业 B.水稻种植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服务业 读“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 1617 题。 16.关于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A. 1950~ 1960 年,城市化速度变慢 B. 1960~ 1970 年,城市化水平较高 C. 1970~ 1980 年,城市化水平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