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xx-20xx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答案】 B 【解析】在商业发展利益的驱动下,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所谓 “地理大发现 ”。 随后,在正常商品贸易的同时,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的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 B。 11. 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其中约有 1700 名是美国工程师。 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 这 表明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根据材料 “1932年 ”可知,此时正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 根据材料 “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 6800 人 ”“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 50%”可知,苏联工业化不仅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也向英美购买了大批机器设备。 A项表述不符合题 意,排除; B 项表述符合题意,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排除; C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根据材料 “苏联向英美购买 ”可知, D 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2. 某西方学者说 :“1945年的和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决定性的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却是制造了分裂 ,从第三种意义上说 ,又是目光远大的。 ”该学者所说的 “第三种意义 ”是指 、日、意变成稳定和平的民主国家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据材料中的 “目光远大 ”可知 ,该学者对其是肯定的 ,由 “1945年 ”可知指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它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故选 A项。 B 项错误 ,多极化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 C 项错误 ,与史实不符。 D项错误 ,与 “目光远大 ”不符。 二、综合题:共 3 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 20 年 (19571977 年 )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 “左 ”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 辅 ”。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这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 到 90 年代初,已经形成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新机制,这为 90年代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奠定了基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 “摸着石头过河 ”,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 —— 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二 20 世纪 60 年代末和整个 70 年代,美国经历三轮严重的经济问题: 经济减速、物价上涨。 1981 年里根当选为美国总统,进行改革。 在供给学派和货币学派理论基础上里根政府提出了《经济复兴法案》。 该法案可简要概括为 :“减缓和稳定货币供给 ”、 “降低税率 ”、“缩减政府福利支出 ”和 “减少政府干预 ”。 经过改革,美国经济于 1982 年 12月走出危机,并持续增长 65 个月,成为战后和平时期美国经济增长持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