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毛泽东脚踏两只船 ”。 “脚踏两只船 ”是指 ( ) A.既坚持 “一边倒 ”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 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 18.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 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 1984年、 1992年和 2020年。 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 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19. 有学者认为: “(该政策 )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 的 „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该学者评价的是 ( ) A.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B.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C.西方的 “混合经济 ” D.美国的 “新经济 ” 20. 1956年 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 这些做法 ( ) 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 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 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21.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 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 50%卖给苏联。 1929年~ 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70%销往苏联,而 1932年竟高达 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至苏联 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22. 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 这反映出美苏 ( ) 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 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 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 D.军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 23.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 “媳妇煮粥 ”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 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 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 24. 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 这说明 ( ) 时间 经济 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 4世纪 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工厂出现 19世纪末 集团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