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幼龄期的夏秋管护内容摘要:

2、二次枝长 3040 厘米时再摘心。 于次年选留副主枝和小侧枝,并注意摘心和抹芽,以早日形成丰产树冠。 三、中耕抗旱。 7、8、10 月中耕除草各 1 次。 梅树根分布较浅,好气忌湿,树冠下宜浅耕并覆盖秸秆。 中耕可在雨后或灌水后进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气温 35以上时,应采用滴灌、喷灌或沟灌等措施,以防止高温干旱对梅树的危害。 四、扩穴改土。 秋季沿树冠投影处挖宽深各 4060 厘米的环形沟,每株分层填入有机肥 25 公斤、麸饼 1 公斤、磷肥 1 公斤,为梅树早实丰产打好基础。 五、防病治虫。 炭疽病盛发于 7、8 月间,为害新梢和叶片。 可用退菌特或代森铵 1000 倍液喷雾。 膏药病以夏季发生为主,菌体贴生于树干表面形似膏药。 该病菌以介壳虫分泌物为养料,可用波美 的石硫合剂或 1000 倍氧化乐果乳剂喷杀介壳虫,也可用波美 1 度的石硫合剂涂刷病部。 蚜虫的盛发期在67 月,危害新梢和叶片,可在发生初期用 90敌百虫 1000 倍液或马拉松乳剂 10001500 倍液喷杀。 对金龟子成虫,可在黄昏用敌百虫或乐果 1000 倍液喷杀,也可人工摇树,将其震落捕杀。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