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江地产置业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情关系。 二、 校园招聘 每年冬季、春季将公司招聘信息及时发往各校毕业分配办公室。 对专业对口的院校有选择地参加学校人才交 流会,发布招聘信息并进行招聘活动。 通过校园招聘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利于公司员工知识结构的改善和人力资源的长期开发。 三、 媒体广告 通过相关网站、大众媒体、专业刊物发布招聘广告。 招聘广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公司的基本情况;政府和劳动部门的审批情况;招聘的职位、数量与基本条件;薪资和待遇;报名 8 的时间、地点、方式及所需的资料;其他有关注意事项。 通过媒体广告,公司能够得到具备相当工作经历的中下级职员的简历资料,并且储备一批相关行业和专业的人员资料信息,有利于考查人才市场动态。 四、 招聘会招聘 通过参加各地人才招聘会招聘。 人力 资源部通过招聘会现场与应聘者的直接交流可以完成基本素质的面试,并为招聘人员提供公司更有价值的信息。 五、 委托人才交流中心、中介公司或猎头公司招聘 对于公司关键的管理和技术职位的招聘可考虑通过人才交流中心、人才中介或猎头公司招聘。 第二十条 招聘流程 一、 人力资源部应根据拟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设计出该岗位的素质特征,并应着眼于能够产生绩效的素质特征,建立该岗位的测评指标体系。 测评指标体系一般应包括: (一) 身体素质:包含健康、体力、精力、机体灵敏性和感知能力; (二) 技能素质;包含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和社会智能素质; (三) 品德 素质:包含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和政治道德; (四) 心理素质;包含价值观、兴趣、追求、气质和性格等。 二、 初步筛选 报名截止后,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由人力资源部进行简历初选。 初选主要根据应聘人员的学历、专业、工作经历等筛除明显不合格的人员。 如果应聘者特别优秀,但公司目前确实没有相应的职位空缺,就应该把应聘者加入公司的人才储备库,以便公司将来有职位空缺时能及时与应聘者联系上。 对于不合格人员人力资源部应该通过信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其本人,感谢他们对公司的支持和关注。 三、 由人力资源部牵头组成初试小组,负责对候选人的测评 (一) 测评 小组主要由人力资源部招聘负责人、用人部门负责人组成,也可聘请外部专 9 家参加。 对于重要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招聘,应有公司主管副总参加。 (二) 测评小组一般由 3 至 5 人组成。 四、 初试 人力资源部向初选合格的求职者发面试通知,并要求其面试时提供学历证、技能资格证、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 初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一)笔试 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如设计部、工程管理部、合同预算部、企业发展部、财务部、投资策划部等部门的相关岗位,应该在面试前先安排笔试。 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笔试题库。 题库的试题可以是上述部门在日常工作的培训案例积累。 笔试对应聘者的如下素质进行测评: 专业能力:主要从拟招聘岗位的任职资格要求出发考察候选人的专业能力。 非专业能力:主要考察候选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数字反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笔试合格的人员安排进入面试。 (二) 面试 面试由初试小组进行。 通过面试对应聘者的如下素质进行测评: 个人信息:指应聘者的主要背景情况。 举止仪表;指应聘者的体形、气色、外貌、穿着、举止及精神状态。 专业知识技能:从专业的角度了解候选人掌握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技能的高低与专业上的特长。 工作经历:包含过去工 作单位、担任的职务、工作业绩、薪酬情况和离职原因。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对逻辑性、体态语言和说话内容方式配合的协调性、感染力、影响力、清晰度、准确性等内容的考查。 应变能力、反应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的稳定性、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的技巧。 事业的进取心、 工作态度和应聘动机。 综合分析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主要考查应聘者能否抓住问题本质、说理透彻、分析全面。 兴趣和爱好。 10 主试人应该 做好面试记录工作,并在《应聘人员测评表》(参见 附件 5)意见栏中 填写初步面试意见。 初试结果分为两种:拟予复试、暂不予考虑。 “拟予复试”的人员由人力资源部安排用人部门复试。 五、 复试 (一) 根据空缺职位的重要性不同,复试将经过不同的程序(具体见 附件 2:外部招聘流程)。 (二) 复试的实施。 复试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复试小组进行。 复试主要是用人部门对求职者工作经验、专业知识的评审,从专业的角度确认求职者是否能够胜任职位的要求。 复试结束后,复试人需要将对求职者的评价及复试结果填写在《应聘人员测评表》上,送达人力资源部备案 ,作为是否进行下一轮面试的依据。 (三) 审批。 通过复试的应聘人员必须经过公司主管领导和总经理最后签字批准。 (四) 录用。 人力资源部根据通过复试的应聘人员体检结果,对体检合格的社会应聘人员发试用通知书,办理录用手续;对被录用的在校应。新长江地产置业公司员工招聘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