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根腐病内容摘要:

2、入致病,种子不传病。 土壤温湿条件是本病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低温高湿,或土温过高,或土温变化剧烈,不利于根系生长及根部伤口愈合,植株抗病力降低,而易诱发根腐病。 低洼地,粘质土壤,施用带菌土杂肥,或地下害虫多,农事操作伤根多,皆易加重发病。 品种间抗病性差异尚缺全面调查,已知之豇14(浙江)、五月鲜豇豆(河南安阳地方种)抗根腐病(但不抗豆荚螟虫害)。 至于其他一般表现较强抗逆和抗病性的品种,特别是那些抗枯萎病的品种,如新青豆角、猪肠豆、珠燕(广州)、青豇南地方种)、蓝山春秋红豇豆和蓝山红色肉豇豆(湖南)、盘豇豆(河北地方种)等是否也抗根腐病,有待于各地进一步观察调查。 防治方法豇豆根腐病和枯萎病是两个不同种的镰刀菌病害,发病特点有许多共同之处,两病防治可结合进行。 但根腐病多发生于播后 20 天内的幼苗期,故防治上应以保护幼苗为重点,抓好以下环节(1)注意寻找抗病品种。 (2)重病地实行轮作。 (3)重病地区提倡药土营养杯育苗和带杯移栽。 或穴直播或移苗时药土护种(苗)。 (4)加强排水管理,勿过度浇灌水,防大水漫灌。 (5)中耕松土时应减少伤根,防好地下害虫。 (6)加强苗期淋喷药预防(出苗后以淋施高锰酸钾6001000 倍液为主,连续喷淋 45 次,隔 57 天 1 次)。 见病后拔除病株,继续淋药封锁发病中心。 其他用药参照枯萎病。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