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下马说中考试题内容摘要:
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4 分) (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3)策之不以其道 ( 4)执策而临之 文中第( 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2文中 “呜呼 ”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 2 分) 2如果想成为 “千里马 ”,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 什么。 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 ( 4 分) (二)( 10 分) 饮酣,乃渭然叹曰: “莫 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 ① 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 ② 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 “太师谁撞。 ”师旷曰: “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哑。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 “释之,以为寡人戒。 ” ① 师旷:盲人乐师。 ② 衽:长袍。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 1)公被衽而避 ( 2)故撞之 (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用 “/”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 ( 2 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 2 分) 2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 ( 3 分) 1( 1)有时( 2)通 “饲 ”,喂 ( 3)用鞭子打 ( 4)面对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 1)通 “披 ”,穿 ( 2)所以 ( 3)这 2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放了他,把它(这件事)作为我的警戒。 2师旷:勇敢正直,机智镇定,敢于冒死进谏 晋平公:心胸开阔,勇于纳谏,知错就改。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 19- 25 题。 (一)( 11 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耶。 其真不知马也。 ( 4 分) 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⑵ 策之不以其道( ) ⑶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⑷ 执策而临之( )。 ( 3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千里马 ”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分) “千里马 ”,而尚未被 “伯乐 ”发现,你该怎么做。 ( 2 分) (二)( 9 分) 阂县林琴南孝廉纾 ① 六七岁时,从师读。 师贫甚,炊不得米。 林知之,亟 ② 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 师怒,谓其窃,却弗受。 林归以告母,母笑曰: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 之礼。 ”即呼备 ④ ,赍 ⑤ 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 ]① 林琴南孝廉纾 (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 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 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 ② 亟:急忙。 ③ 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 ④ 呼备:叫人准备。 ⑤ 赍( jī) :携带。 ( 3 分) ⑴ 从师读( ) ⑵ 以袜实米( ) ⑶ 负以致师( )。 ( 3 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 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 ( 3 分) 19.⑴ 通 “饲 ”,喂养(喂) ⑵ 鞭打(驾驭) ⑶ 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 面对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或 “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 :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 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 示例三:要做到 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 9 分) 23.⑴ 跟从(跟) ⑵ 装满(装) ⑶ 背(背着) ,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 (或 “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 ”) ,想帮助老师。 (或 “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 ”。 )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20 年山东省烟台市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 , 代文学家。 (2 分 )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然后有千里马 策 之不以其道 ,屋舍俨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9.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 )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2)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 答案: 7.韩愈 唐 (2 分 ) 8. B (3 分 ) 9. (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 分 )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2 分 )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 批判。 (3 分 ) (广东汕头卷) 2020 年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苏教版语文八下马说中考试题
相关推荐
2、、质地疏松、排水方便的田块作苗床。 床宽 ,长度不限,以南北向为好。 每 床施土杂肥 250 千克、碳酸氢铵 5 千克、磷肥 10 千克,耕翻后整平,苗床四周筑好坝埂,以利于浇水施肥。 2浸种消毒将种薯放在50%多菌灵粉剂 300 倍液中浸泡 58 分钟,捞出凉干后上床播种。 3排种一般在 3 月上旬排种,排种时大小薯块要分级分别排放,种头朝北,约高出床面 2厘米左右。 排好后浇透水
2、养生长期约为 210 天。 果实扁圆形,果顶圆而平,缝合线浅而宽,单果重。 果皮和果肉均为橙花色,果肉薄,果汁少。 果肉与果核易分离。 果核卵圆形,核面光滑,干核重 ,出核率 杏仁扁圆锥形,单仁重 ,仁大、饱满、香甜,在现有的仁用杏中是最为香甜的品种。 出仁率高达 杏仁含蛋白质 脂肪 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可以加工成杏仁粉、杏仁露和杏仁乳等多种美味食品。 杏肉含总酸 维生素 克/100 克
2、采收一般 3 个月左右,球茎充分膨大、心叶明显短缩时即可采收。 采收时间最好选择一天中温度最低的清晨。 采收时用刀切除根盘,球茎上留 5右叶鞘。 球茎茴香在采收和运输过程中叶鞘表面极易产生机械损伤,不仅会影响商品品质,还会增加损耗、降低贮藏性,因此从采收开始就要避免不必要的机械损伤。 采收时最好将菜筐搬到地头,将菜筐的四周围上包装纸,防止搬运过程中将菜硌伤。
等 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 策 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 )。 ( 3 分) A. “千里马 ”比喻人才, “伯乐 ”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 “其真不知马也 ”。 C. 作者借 “千里马 ”不遇 “伯乐 ”的遭遇 ,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 B 1 D 1 D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
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3.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________ (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代汉语。 ﹙每题 3分,共 9分。 ﹚ ﹙ 1﹚、 声既洪亮,节有底昂。 译文 : ﹙ 2﹚、 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 译文 : ﹙ 3﹚、全以此名闻天下。 译文 : 1 诗歌鉴赏﹙ 8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依翠微,百花深处 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