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上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练习题内容摘要:
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是一首 言 诗。 ( 2分) 1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 2分) 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 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 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全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其中既有对故乡的深情厚意,又有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阅读提示: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 忽然。苏教版语文八上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练习题
相关推荐
代汉语。 ﹙每题 3分,共 9分。 ﹚ ﹙ 1﹚、 声既洪亮,节有底昂。 译文 : ﹙ 2﹚、 即起而据床颦眉,愁第五句最难。 译文 : ﹙ 3﹚、全以此名闻天下。 译文 : 1 诗歌鉴赏﹙ 8分﹚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依翠微,百花深处 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
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 3.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 ( 1)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________ ( 2)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________( 3)独有的巧妙的构思。 ________ ( 4)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 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1)作者认为“苏州园林的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风,放风量大小及时间长短主要根据黄瓜温度管理指标和室内外气温、风速及风向等的变化来决定。 (4)肥水管理根据黄瓜需肥需水特点和根系吸肥吸水特性,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少量多次,黄瓜肥水管理分为采收之前、开始采收至盛果期、采收后期三个主要时期。 采收之前适量控制肥水,防止植株徒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开始采收至盛果期掌握勤施少施的原则,一般自采收起每 35 天浇淡水肥一次
(人名)(1分)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 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 14.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 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分) 答: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