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四奥林匹克精神同步练习内容摘要:

殿的墙上刻有《阿波罗颂》的音符。 开幕词是个试探气球,值得庆幸的是,它没有遭到反对。 6月23日是大会闭幕日,顾拜旦为之顽强奋斗多年、几经挫折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 来自欧美13个国家的79名代表一致通过了决议,复兴古代奥运会,每隔4年举办一次奥运会。 大会还选出 了由15人组成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人德米特留斯 维凯拉斯任主席,顾拜旦担任秘书长。 大会结束时,顾拜旦作了题目为《世界青年人的典礼》的演讲,他充满激情地说: “ 让我们输出我们的跑步的、击剑的运动员吧,我相信这就是未来世界的自由贸易 ” , “ 和平事业将因此增加一个新的、更强有力支柱 ”。 1894年6月23日,这一天作为国际奥委会的诞生日和奥运复兴日载入史册。 巴黎大会后,顾拜旦为筹备首届现代奥运会而奔走。 雅典获得主办权后,因财政困难无法开展筹备工作。 顾拜旦赶赴雅典,说服国王乔治一世采取紧急财政措施支持奥运,同 时在全国开展捐款活动。 希腊终于克服重重困难,于1896年4月6日在雅典大理石体育场举办了首届现代奥运会。 首届奥运会后,顾拜旦接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初期的奥运会还没有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运动盛会 ,参赛选手少,成绩平平,新闻界反应冷淡。 这促使顾拜旦对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深入的思考,他的 “ 奥运思想 ” 在这一阶段渐趋成熟。 顾拜旦起草了国际奥委会章程,阐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哲学基础、教育和美学意义,他从一开始就规定了国际奥委会的独立自主性和中立性。 他奠定的理论基础,使得奥林匹克运动经受住了百年风雨的考验,发展成为一个持久的青年运动与和平运动。 顾拜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五环旗是他设计的,运动员誓言是他起草的;他赋予奥运火炬崭新的时代意义,他主张奥林匹克运动是一个 “ 自由超越的领域 ”…… 法国一位神学院院长为本校体育 协会写下了 “ 更快、更高、更强 ” 的题辞,顾拜旦极其欣赏这句话,经他传播,这句题辞深入人心,成为奥运格言,而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奥林匹克运动陷于停顿,国际奥委会从巴黎迁往洛桑。 战后,顾拜旦卖掉巴黎的旧宅,定居洛桑。 这时,顾拜旦在经济上陷入困境。 他继承的财产有55万金法郎(当时一个金法郎值322毫黄金),这笔钱财,一半无偿地用于奥林匹克事业,另一半在战争中被交易所吞噬。 顾拜旦靠着友人的资助才在洛桑定居下来。 1925年6月4日,在国际奥委会布拉格大会上,62岁的顾拜旦正式宣布辞职。 奥委 会授予他终身名誉主席的称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