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黄瓜易混淆病害辨别内容摘要:
2、感病呈褪绿色黄斑;真叶感病,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特别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到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导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间呈大片黄枯现象。 发病条件:一般情况下,黄瓜霜霉病的孢子囊在温度 1520 度时,空气相对湿度 83%以上时才大量产生,且湿度越高产生的孢子越多,叶面有水滴或水膜并且持续 3 小时以上时孢子囊便可顺利萌发和侵入。 试验表明:棚内夜间温度由20 度逐渐降到 12 度,叶面有水 6 小时以上,或夜温由 20 度降到 10 度,叶面有水 12 小时,该病菌才能完成发芽和侵入。 该病菌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幼嫩叶 3、片或老叶受害少,对于一般黄瓜,该病的为害是逐渐向上扩展的。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主要为害子叶、真叶、茎及叶柄和卷须等。 一般真叶感病开始为鲜绿色水浸状病斑,逐渐变成淡褐色,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当空气湿度大时,叶背面有乳白色混浊菌脓流出,干后留下白痕,病部容易穿孔。 茎上感病,开始出现水浸状小点,沿茎沟纵向扩展,湿度大时也伴有菌脓出现,严重的腐烂并且变褐色干枯,表层残留白色痕迹。 瓜条染病,出现水浸状小点,同时也常会有白色菌脓。 发病条件:当棚内或田间昼夜温差小,叶面结露时间长时,发病严重。 一般在棚内浇水后次日,叶面吐水现象严重时,只要有少量菌源即可引起该病害大发生和流行。 了解了两种病害发病症状和发病条件后,可发现这两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都离不开一点,就是空气湿度的增大。 所以说黄瓜管理防治这两种病害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控制棚内空气湿度,其次才是合理用药。 首先,选择晴天中午将大棚密封,使棚内温度升高到 45,保持 2 小时后放风降温,在焖棚前一天要浇足水分,一般焖棚一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1015 天。 再就是,选择半夜时分适当通风1时,然后密闭棚室,连续数日即可降低大棚空气湿度,这样可有效降低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发病几率。 再就是,配合用药防治。 专利查询。老生常谈黄瓜易混淆病害辨别
相关推荐
比较,慎重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5 分) 两位数乘三位数,积是 ( ) 位数。 A、四位数 B、五位数 C、四位数或五位数 D、六位数 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锐角三角形 D、不好判断 一脸盆水大约有( ) A、 100 升 B、 10 升 C、 1 升 D、 100 毫升 下面算式,结果不相等的是( )。 A、
)186。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 30186。 ,它的顶角是( )186。 ,这个三角形又是一个( )三角形。 在计算 540247。 [( 3+6) 2]时,要先算(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小明、 小强、小刚、小健四个人进行乒乓球比赛,每人都要和另外三人比一场,一共要比( )场。 用 5 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三位数,把这些三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二的数是(
2、快愈合进程。 茄子嫁接后前3 天要提高白天气温到 2830、晚上 1517,地温 15以上。 为了保证嫁接初期适宜温度,冬季低温条件下棚室内要有加温设备,无加温设备时采用电热温床育苗为好。 嫁接后 37 天,随着通风量的增加降低温度 23。 一周以后叶片恢复生长时说明接口已经愈合,开始进入正常温度管理。 接穗水分蒸腾减少到最低限度是提高嫁接成活率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B、 (48+32)247。 2 3 C、 (48+32)247。 2 3 D、 (48+32)247。 (2 3) 3. 把一根 13厘米长的小棒截成三段,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下面( )是正确的。 A、 3厘米, 4厘米, 6厘米 B、 7厘米, 3厘米, 3厘米 C、 4厘米, 5厘米, 4厘米 D、 2厘米, 2厘米, 9厘米 4. 用 0、 9三个数,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 位数。 A
300 克 ○ 3 千克 20 千米 ○ 2020 米 4 千米 ○ 4001 米 4500 千克 ○ 5 千克 1800 千克 +3200 千克○ 4 吨 1下列图形中,是平移的画“√”,是旋转的画“○” ( ) ( ) ( ) ( ) 1 向( )平移了( )格, 向( )平移了( )格, 13.用 4, 5, 6这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二、 数一数
度, 9月份一共要用电 ( )度。 一张作文纸共 21 行,每行 18个格子。 这张纸一共大约有 ( )个格子。 ( )247。 6=60…… 5 25 12=25 4 ( ) 伟良钨业公司去年第二季度平均每月节约用电 120度,第二季度共节约用电 ( )度。 李师傅平均每天加工 10个零件,一个月工作 22 天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