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同步测试1内容摘要:

江高二检测 )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 HCl和 NaOH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 1 B. 2∶ 1 C. 3∶ 1 D. 1∶ 3 解析:选 C。 利用规律可直接得到答案: n(HCl)∶ n(NaOH)= 3∶ 1。 也可根据铝与 HCl以及铝与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 + 6HCl===2AlCl3 + 3H2↑ , 2Al + 2NaOH +6H2O===2Na[Al(OH)4]+ 3H2↑。 5.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 纸,仅利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的是 (双选 )( ) A.硝酸钾、硫酸钠、氯化钙、氯化钡 B.硫酸、硫酸铝、氯化钠、氢氧化钠 C.盐酸、硫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D.硫酸氢钠、硫酸镁、碳酸钠、氢氧化钠 解析:选 BD。 B 中因 Al2(SO4)3和 NaOH 的混合顺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可首先鉴别出这两种物质。 向 Al2(SO4)3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可产生白色沉淀,再向沉淀中加入另两种物质,能使沉淀溶解的为 H2SO4。 D 中 Na2CO3溶液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现象各不相同,从 而一一鉴别开。 6.对比和 类推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常用的方法。 已知镁和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温下,镁和铝在空气中都有抗腐蚀性 B.镁和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和强碱反应 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铝遇冷的浓硝酸 “ 钝化 ” ,镁遇冷的浓硝酸也发生 “ 钝化 ” 解析:选 C。 镁在高温下容易燃烧,故 A 项错误;镁不能与强碱反应,故 B 项错误;铝、铁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发生 “ 钝化 ” 现象,镁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不会发生 “ 钝化 ” 现象,故 D 项错误。 、等体 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V)与时间 (t)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中镁和铝的 ( ) A.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B.质量之比为 3∶ 2 C.摩尔质量之比为 2∶ 3 D.反应速率之比为 2∶ 3 解析:选 A。 由图象可知,两个反应中生成的氢气一样多,说明两种金属提供的电子数目一样多,则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质量之比为 4∶ 3,故 A项正确, B 项错误。 镁、铝的摩尔质量之比为 8∶ 9, C 项错。 由图象镁、铝与硫酸反应需要的时间之比为 2∶ 3,则二者的速率之比为 3∶ 2, D 项错。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回收的镁铝合金制取氢气。 现有 g镁铝合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与足量 18 mol/L H2SO4溶液反应,最多可放出 mol H2 B.常温下与足量 2 mol/L HNO3溶液反应,最少可放出 mol H2 C.常温下与足量 2 mol/L H2SO4溶液反应,放出 H2的物质的量在 ~ mol之间 D.常温下与足量 2 mol/L NaOH 溶液反应,放出 H2的物质的量在 ~ mol之间 解析:选 C。 A、 B 中的浓硫酸、硝酸均为氧化性 酸,不能与镁铝合金中的铝反应产生氢气;NaOH 溶液只能与铝反应生成氢气, D项错;利用极值法可求得放出氢气量的范围为 ~ mol。 9. (2020 年福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铝溶液加热蒸发、烘干可得无水氯化铝固体 B.钠与乙醇反应比与水反应要剧烈得多 C.除去苯中的苯酚可采用加入足量的 NaOH 溶液后分液的方法 D.除去硫酸铝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镁,可加入足量烧碱,过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硫酸酸化 解析:选 C。 A项,氯化铝水解的产物是氢氧化铝和氯化氢,由于氯化氢易挥发,水 解平衡被破坏,最后烘干得不到无水氯化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