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草莓生产农药使用内容摘要:

2、基 1605、五氯酚钠、克线丹、氯化苦、除草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草莓鲜果农药残留量与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的长短关系密切。 间隔期短,则农药残留量多,反之则少。 因此,生产者一定要严格掌握各种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一般在草莓采收前或用药后间隔 10 天左右才能采收上市,对残效期长的农药如吡虫啉等,应在用药后 15 天以上才能采收鲜果上市。 二、讲究防治策略和准确把握防治适期斜纹夜蛾等夜蛾类害虫防治应掌握治一压二的原则,即防治一代压低二代的害虫基数,同时应在傍晚防治。 防治红蜘蛛应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 草莓病毒病的发生与蚜虫关系密切,只要防治好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率就能明显降低。 同时,根据病虫害在田间的发生情况,准确选择施药的方式十分重要。 如能挑治的决不普治,能局部处理的决不要普遍用药。 三、适量、交替和科学用药一些生产者存在着某些用药误区,他们认为用药量越大,杀虫或治病效果越好。 其实这样不但增加了成本,而且也易造成药害。 因此,用什么药,用多少剂量,都应该严格掌握。 另外,克服和延缓抗药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以上的农药,而且要注意交替选择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使用,如需用混配农药的,应现配现用。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