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枣果的保鲜与贮藏内容摘要:

2、浓度防治病虫害,一般对限制使用的农药每年只能使用 1 次,在采果前 20 天应停止使用,以保证果品中无农药残留,或虽有少量残留但不超标。 抑制乙烯代谢:枣果随果实的成熟,果内乙烯浓度和呼吸强度均有一小高峰出现,果实在白熟期对乙烯比较敏感,在着色成熟后对乙烯不敏感。 因此,适时利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氧乙酸、氨氧乙烯基甘氨酸,有利于增强鲜枣果的耐贮性。 增加果实硬度:钙质可与枣果体细胞中胶层的果胶酸形成果胶酸钙。 对维持果实硬度、调节组织呼吸及推迟衰老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采前半个月对树冠及枣果喷洒 化钙溶液,可增强枣果的钙素含量,果实耐贮性也显著提高。 般用于贮藏的鲜枣,应于微红期采收。 采收时保留果柄,是 3、提高鲜枣耐贮性的重要措施。 据对冬枣的保鲜试验证明,不带果柄的冬枣失水萎蔫快,梗洼处易霉烂,耐贮性大为降低。 因此,需要进行贮藏的鲜枣,应带果柄采摘。 枣果保鲜前的预冷处理,是保证枣果鲜活的前提。 枣果采收后短期内预冷至 35,可适当抑制枣果的生理活动,是防治果肉褐变和软化的有效方法。 诸多贮藏办法中,以气调贮藏效果最佳,且出库后货架期鲜活保持力较强。 贮藏温度、湿度是影响枣果贮藏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以10、相对湿度以 90%95%为宜,贮后果实口感良好,其风味不变。 气调贮藏,高浓度二氧化碳可引起果实中毒或发生无氧呼吸,加速鲜枣软化褐变。 适宜的气体指标应为二氧化碳 2%4%,氧 3%6%。 鲜包装与药物处理是保鲜必要的辅助措施,保鲜包装、保鲜剂处理与低温配合可获得理想效果。 如 孔袋包装、氯化钙溶液处理等,都是鲜食枣果贮藏中有效的保鲜措施。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