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蕹菜猝倒病内容摘要:

2、725m)。 泡囊球形,内含 626 个游动孢子。 藏卵器球形,直径 器袋状至宽棍状,同丝或异丝生,多为 1个,0(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 菌在年平均气温高的地方出现频率较高。 此外 鞭毛菌亚门真菌,也是该病病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卵孢子在 1218土层越冬,并在土中长期存活。 翌春,遇有适宜条件萌发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侵入寄主。 此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以游动孢子侵染幼苗引起猝倒。 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灌溉水或雨水溅射到贴近地面的根茎上引致更严重的损失。 病菌侵入后,在皮层薄壁细胞中扩展,菌丝蔓延于细胞间或细胞内,后在病组织内形 3、成卵孢子越冬。 病菌生长适宜地温 15一 16,温度高于 30受到抑制;适宜发病地温 10。 低温对寄主生长不利,但病菌尚能活动,尤其是育苗期出现低温、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是感病期。 这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连阴天或寒流侵袭,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 因此,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 12 片叶发生。 福州地区 36 月播种的都会发病,尤以 34 月育苗或棚室电热线温床育苗易发病。 该病发生情况与苗床小气候关系密切,其中主要是湿度、苗床低洼、播种过密不通风、浇水过量床土湿度大、苗床过热易发病。 反季节栽培或夏季苗床遇有低温高湿天气或时晴时雨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大鸡白(青叶白壳)、大鸡黄(黄叶白壳)、大鸡青、剑叶、丝蕹、青梗大叶蕹菜等耐风雨或耐寒的品种,可减轻发病。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