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霜霉病内容摘要:

2、 此病以卵泡子在病组织上过冬或随病残体落地在土壤中过冬。 春季在条件适宜时卵抱子萌发产生孢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背气孔侵入,潜育期约 10 天即可。 在葡萄生长期内可行多次再侵染。 秋季多雨、多露和低温时此病易大发生;果园通风不好,湿度大,氮肥偏多有利发病。 北方一般 6 月即可发病,89 月为发病盛期。 在长江以南地区,全年有 23 次发病高峰,第一次在梅雨季节,第二次在 8 月中下旬。 个别年份在 9 月中旬至 10 月上旬还会出现一次高峰。 据苏州测报经验,预测霜霉病发生的要点是三个“10”:即在 35 天内,日平均气温在 10左右;降雨量在 10毫米以上;新梢平均长度在 10 厘 3、米左右。 防治措施 (1)清除落叶、病枝探埋或烧毁。 (2)及时摘心、整枝、排水和除草,增施磷钾肥。 (3)发病初期即应开始喷药。 在北方,一般 6 月上中旬开始,每隔 15 天喷药一次。 25瑞毒霉或国产甲霜灵 6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用 40乙磷铝 300 倍液、90乙磷铝 500 倍液或 1:00 倍波尔多液,也有较好防治作用;根施端毒霉也有防治效果。 在长江以南地区,初秋之前,原则上可结合黑痘病同时进行喷药防治。 进入秋季,重点防治霜霉病。 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经验是:在未发病之前,以波尔多液防效最佳;如霜霉病发生时,应及时喷洒 25甲霜灵 700 倍液或 90乙磷铝 500 倍液;根施甲霜灵也有防治效果。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