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粘虫的发生与防治内容摘要:
2、在 6 月上旬至 7 月上旬。 此代以后,卵多产在叶面中脉两侧,卵期 3 至 12 天。 第二代幼虫发生在 6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正当花期前后,为害叶片、花及幼果。 第三代幼虫发生在 7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果实着色期,为害叶片和果实,其中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危害最重。 9 月上旬以后,幼虫陆续老熟,钻入树皮下、树洞内等处化蛹越冬。 二、防治方法 上旬老熟幼虫化蛹以前在枝干上束草把,诱集幼虫化蛹越冬。 冬季或次年早春,结合刮树皮将诱虫草把取下集中处理,效果较好。 其应狠抓第一代幼虫期的防治。 因为这一代害虫发生整齐,药剂防治效果较好。 在枣嫩梢长到大约 3 厘米时(即第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喷 50杀螟松乳油 1000 至 2000 倍液、50二溴磷乳油 500 至 600 倍液、氰菊酯乳油 4000 倍液、20杀灭菊酯 3000 倍液或 80敌敌畏 1500 倍液等均有良好效果。 如果发生严重,可在枣树现蕾前后喷第 2 次药,这时已是第二代幼虫危害花蕾、花及幼果,喷药不及时,会造成死花、落果,严重影响产量。 此外,在早春成虫发生期喷布 50对硫磷 2000倍液,对成虫及虫卵均有杀伤作用。 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专利查询。枣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关推荐
t 图象如图所示,那么 0~ t0和 t0~ 3t0两段时间内 其 位移之比为 _________, 平均速度之比为 _________。 13.在 “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一段纸带如下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A、 B、 C、 D、 E、 F六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 (计算结果 保留 二 位有效数字
系,题目难度不大. 10.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生成碱的金属元素都在 ⅠA 族 B.原子序数为 14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周期 ⅣA 族 C.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8 D.第二周期 ⅣA 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 6 【分析】 A、根据 ⅡA 族的金属元素也能生成碱; B、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位置; C、根据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B. 若此 微粒 从 b运动到 a,则一定有动能 减小,电势能增大 C. 若此 微粒 从 a运动到 b,则一定有 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D. 微粒 在 a 点动能一定小于在 b点动能 I/A U/V 10 0 E a b C S (多选) 1 带电粒子以初速度 v0垂直电场方向进入平行金属板形成的匀强电场中, 它离开时偏离原方向的距离为 y,偏角为 φ ,下列说法 正确 . . 的是 ( )
几项为 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610,987,…, 则数列 的前几项为 1,1,2,0,2,2,1,0,1,1,2,0,2,2,1,0,…, 因此数列 是周期数列 ,其周期为 8,因此. 16. 已知 为坐标原点 , ,平面上动点 满足 ,动点 的轨迹为曲线 ,设圆的半径为 1,圆心 在直线 上 ,若圆 与曲线 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 ,则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