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香蕉的叶斑病内容摘要:

2、扩大为中央灰色,具轮纹,周围深褐色的病斑,雨季病部交界坏死带转为灰白色,质脆,其上有小黑点。 病原及传染途径病原为香蕉双孢菌。 病菌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在叶片潮湿时感染叶片,在叶片抗性差时发病,高温高湿季节发病多。 (3)煤纹病病征病斑多发生在中下层叶片边缘,近圆形暗褐色,斑面轮纹较明显,故也称轮纹病,病斑有暗褐色霉。 病原及传染途径病原为香蕉小窦氏菌,叶片背面的分生孢子靠风雨传播,感染叶片。 (4)叶瘟病病征发生于薄膜大棚中的组培苗,初期为锈红色的小点(1 毫米左右),随后扩展为中央浅褐色边缘绣红色,呈梭形,轮纹明显,潮湿时病斑产生霉状物。 病原及传染途径病原为香蕉灰犁孢菌。 在潮湿环境下产生大量分生孢 3、子,靠气流传播。 (5)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合理留芽,经常清园,圈蕉,销毁病叶、干叶,保持园地清洁,通风透气,减少病原来源及传播机会;增施钾肥、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化学防治生长旺季(4)每 20 天喷药一次,抽蕾后植株适当加密至 15 天左右一次,目前较有效的药剂有 25%敌力脱乳油 1500 倍液,50%多菌灵加 80%代森锰锌 800 倍液,40%灭病威 400 倍液,70%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 蕉斑灵 1500 倍液,氧氯化铜 600 倍液,可杀得 1000液,广东省农科院农化中心新配制的蕉斑脱 1200液。 喷药时要喷叶面及叶背,并加入少量洗洁精、洗衣粉,加强药剂黏附效果。 对叶瘟病可采用促苗快长,通光透光,结合化学防治。 施复合肥提高小苗抗病力,合理通风,降低温度,加强光照,减少病害发生。 药剂防治可喷氧氯化铜、可杀得 2000 倍,克瘟灵、三环唑 1000液,多菌灵 800 倍液等防治,对较严重的小苗应清理出苗棚,减少病源。 专利查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