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20xx-20xx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内容摘要:
溶液中,分别反应生成铁离子、碘单质,不能比较亚铁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故 C错误; D.无色气体也可能为 SO2,所以溶液 X中也可能含 SO32﹣ 或 HSO3﹣ ,故 D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乙烯和乙醇均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D.乙酸乙酯和植物油均可水解生成乙醇 【考点】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专题】 有机反应 . 【分析】 A、化学变化是指在原子核不变的情况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B、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C、乙烯和乙醇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 D、植物油属于酯类,也可水解,但水解不生成乙醇. 【解答】 解: A、煤的气化是煤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属于化学变化,故 A错误; B、淀粉和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故 B错误; C、乙烯和乙醇均可被高锰酸钾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从而紫色退去,故 C正确; D、植物油属于酯类,也可水解,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生不成乙醇,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煤的 气化、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较简单. 7.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乙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甲池,一定条件下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如下图所示.甲池中 A为含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10%的混合气体, B为10mol混合气体其中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24%, C为标准状况下 (忽略水蒸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池中溶液的 pH 变大 B. E处通入 H2, C处有 O2放出 C.甲池中阴极区只有苯被还原 D.导线中共传导 【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乙池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所以是原电池,原电池放电时,燃料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投放燃料的电极为负极,投放氧气的电极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由于电解质溶液呈酸性,负极反应为: H2﹣ 2e﹣ ═2H +,正极反应为: O2+4e﹣ +4H+═2H 2O;该实验的目的是储氢,所以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生产目标产物,阴极上苯得电子和氢离子生成环己烷,电极反应式为 C6H6+6H++6e﹣ =C6H12,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4OH﹣ ﹣ 4e﹣ ═2H 2O+O2↑ ,所以 E为负极,通入氢气, D为正 极通入氧气,据此分析. 【解答】 解: A、乙池装置是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方程式为: 2H2+O2═2H 2O,生成水电子酸性溶液被稀释, pH增大,故 A正确; B、阴极上发生的反应为生产目标产物,阴极上苯得电子和氢离子生成环己烷,电极反应式为 C6H6+6H++6e﹣ =C6H12,阳极上氢氧根离子放电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 4OH﹣ ﹣ 4e﹣═2H 2O+O2↑ ,所以 E为负极,通入氢气, C处产生氧气,故 B正确; C、若参加反应的苯有 10mol24% ﹣ 10mol10%= ,甲池中阴极区苯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C6H6+6H++6e﹣ =C6H12, 6= ,所以甲池中阴极区不只有苯被还原,故 C错误; D、生成 ,据电极反应式 4OH﹣ ﹣ 4e﹣ ═2H 2O+O2↑ 可知,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4= ,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氢氧燃料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注意分析各电极反应,题目难度较大.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 174分.第 22题 第 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 题 第 40题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 11题,共 129分) 8. X、 Y、 Z、 W四种常见元素,且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 ②Y 的氧化物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 ③Z 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 ④W 被称为军事金属,可在 CO2中燃烧. ( 1)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水溶液与 Y的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H++Al2O3=2Al3++3H2O . ( 2) Z的氧化物在通信领域用来作 光导纤维 ,工业上 制 Z单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 ( 3)在 50mL lmol•L﹣ 1的 YX3溶液中逐滴加入 •L﹣ 1的 NaOH溶液,得到 ,则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最多为 360 mL. ( 4) Y、 W合金已成为轮船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测定某 Y、 W合金(设不含其他元素)中 W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称量 x g Y、 W合金粉末,放在如右图所示装置的惰性电热板上,通电使其充分灼烧.欲计算W的质量分数.该实验中还需测定的数据是 充分灼烧,冷却后粉末的质量 . 若用空气代替 O2进行实验,对测定结果是否有影响。 若有影响分析其原因 有影响,空气中的 N2和CO2都能与镁反 应 .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X、 Y、 Z、 W四种常见元素,且均为短周期元素.已知: ①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为无机酸中最强酸,故 X为氯; ②Y 的氧化物是典型的两性氧化物,可用于制造一种极有前途的高温材料,故 Y是铝; ③Z 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其单质是制取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主要原料,故 Z为硅; ④W 被称为军事金属,可在 CO2中燃烧,故 W为镁;据此解答( 1)( 2)( 3)即可; ( 4)、 Mg、 Al都能够与氧气化学反应生成氧化物;用空气代替 O2进行实验,发生反应:3Mg+N2 Mg3N2, 2Mg+CO 2MgO+C,测定生成固体的质量变大. 【解答】 解:依据分析可知 X为氯, Y为铝, Z为硅, W为镁, ( 1) Cl的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为高氯酸, Al的氧化物为氧化铝,它们反应生成铝离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6H++Al2O3=2Al3++3H2O, 故答案为: 6H++Al2O3=2Al3++3H2O; ( 2) Z的氧化物为二氧化硅,常用作光导纤维,工业上常利用碳还原二氧化硅制取硅单质,故答案为:光导纤维; SiO2+2C Si+2CO↑ ; ( 3) 50mL 1mol/L的 AlCl3溶液中氯化铝的物质的量 =1mol/L= ,若 Al元素都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则氢氧化铝沉淀的质量 =78g/mol=3. 9g> ,说明有两种情况:一为沉淀不完全,只生成 Al( OH) 3沉淀;另一种情况为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Al( OH) 3沉淀,又生成 NaAlO2, 据此分析可知,第二种情况消耗氢氧化钠最多,故沉淀部分溶解,既生成 Al( OH) 3沉淀,又生成 NaAlO2,则: Al3++3OH﹣ ═Al ( OH) 3↓ Al( OH) 3+OH﹣ ═AlO 2﹣ +2H2O ( ﹣ ) mol ( ﹣ ) mol 则消耗的碱的物质的量为 +( ﹣ ) mol=, 加入 NaOH溶液的体积为 ==360mL,故答案为: 360; ( 4) Mg、 Al均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则还需测定生成物的质量;若用空气代替 O2进行实验,镁除了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还会发生反应: 3Mg+N2 Mg3N2,2Mg+CO 2MgO+C,则测定生成固体的质量变大,则镁的质量分数偏高, 故答案为:灼烧后固体的质量;有影响,空气中的 N2和 CO2都能与镁反应.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含量的测定、对实验原理与装置的理解、实验方案设计等,难 度中等,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是对知识的综合考查,需要学生具有知识的基础与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甲醇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工业上利用 CO2和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合成甲醇. ( 1)已知在常温常压下: ①2CH 3OH( l) +3O2( g) =2CO2( g) +4H2O( g) △H= ﹣ ②2CO ( g) +O2( g) =2CO2( g) △H= ﹣ ③H 2O( g) =H2O( l) △H= ﹣ 写出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 方程式: CH3OH( l) +O2( g) =CO( g)+2H2O( l) △H= ﹣ kJ∕mol ( 2)甲醇脱氢可制取甲醛 CH3OH( g) ⇌HCHO( g) +H2( 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 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600K 时, Y点甲醇的 υ (逆) > (正)(填 “ > ” 或 “ < ” ) ② 从 Y点到 X点可采取的措施是 降低温度和增大压强 . ③ 有同学计算得到在 t1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L﹣ 1.你认为正确吗。 请说明理由 不正确 . ( 3)纳米级 Cu2O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而受到关注.在 相同的密闭容器中,使用不同方法制得的 Cu2O( Ⅰ )和( Ⅱ )分别进行催化 CH3OH的脱氢实验: CH3OH( g) ⇌HCHO( g) +H2( g) CH3OH的浓度( mol•L﹣ 1)随时间 t ( min)变化如下表: 序号 温 度 0 10 20 30 40 50 ① T1 ② T1 ③ T2 可以判断:实验 ① 的前 2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 ν ( H2) = 710 ﹣ 5mol•L﹣ 1min﹣ 1 ;实验温度 T1 < T2(填 “ > ” 、 “ < ”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实验 ① < 实验 ② (填 “ > ” 、“ < ” ). ( 4)电解法可消除甲醇对水质造成的污染,原理是:通电将 Co2+氧化成 Co3+,然后 Co3+将甲醇氧化成 CO2和 H+(用石墨烯吸附除去 Co2+).现用如图 2所示装置模拟上述过程,则 Co2+在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o2+﹣ e﹣ =Co3+ ;除去甲醇的离子方程式为 6Co3++CH3OH+H2O=CO2↑+6Co 2++6H+ . 【考点】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电解原理.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平衡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 ( 1)据已知反应利用盖斯定律解答; ( 2) ①60K 时 Y点甲醇转化率大于 X点甲醇平衡转化率; ② 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正反应吸热,降温或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醇转化率减小; ③ 由于初始浓度不知,因此对于此反应而言无法求算化学平衡常数; ( 3)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知识来回答;根据反应速率 v= 来计算;催 化剂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状态的改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活性越高,速率越快; ( 4)。湖北省部分高中20xx-20xx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相关推荐
2、番茄追肥以猪粪尿、复合肥、尿素等速效肥为好。 追肥应视天气、苗情合理进行,干旱天气应稀肥勤施,雨后或灌水前可适当增施。 还要掌握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坐果前轻施促苗肥,尤其要控制氮肥,膨果期和采收期应定期追肥。 第一台果实核桃大时需浇水追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要及时进行插架绑蔓、培土等工作。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是补充植株营养的经济有效措施,可结合喷洒杀菌剂,定期喷施绿旺一号或三号
na. more than 70% of about 3,000 surveyed were against it. They said that the tax is too much. But supporters(支持者 )said the government’s better management (管理 ) of the Inter would help it bee
2、肥料与土充分混匀,然后按栽培的行距起垄或做畦。 ,或等行距种植,或大小行栽培。 大小行栽培时,大行距 ,小行距。 开沟施肥后,浇水、造墒、扶垄,垄高 15 厘米左右。 三、苗龄适宜。 豇豆的根系木栓化比较早,再生能力较弱,苗龄不宜太长。 适龄壮苗的标准是:日历苗龄 2025 天,生理苗龄是苗高 20 厘米左右,开展度25 厘米左右,茎粗 米以下,真叶 34 片,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四
2、合作为毛毡花坛的装饰材料。 适用于栽植各式平面或立体花坛,既可与草花搭配栽植各式模纹花坛,又可单独拼字、拼图案,栽植人物、动物、吉祥物或物体造型、大型广告宣传造型、雕塑等,还有和雕塑、喷泉等组合而成的混合式花坛。 还有采取立体与平面相结合的各项花坛,这样设计栽植的花坛立体感强、彩化效果突出。 颜色随着季节、天气和养护技术的变化而变化,彩化效果十分突出。 这是其他任何花卉不可比拟的。
进,短口出, A不正确 ; B、萃取振荡 时应该倒转过来振荡, B 正确 ; C、稀释 浓硫酸 时 应该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量筒不能 稀释浓硫酸 , C 错误 ;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时 应该把滴管垂直悬空 于 试管口上方 , D错误 ,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 基本操作 【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 : 前 三周期元素是短周期元素, Al、 Cl、
2、意切时不要伤着胚芽,每瓣约切去四分之一,看见中间有个小孔最为适宜,再按常规均匀地排在畦面上,施足基肥,覆土,盖上一层草遮荫,3 天即可齐苗。 尿水处理按凉清水 70%、人尿 3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将大蒜瓣放在水尿中浸泡 23 天,捞出晾干后播种,这样不但能促早出苗,还能促进植株叶片阔而浓绿。 建议菜农有条件的可采用该方法。 药液浸种(1)将种蒜瓣放入 500 倍的多菌灵药液中浸种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