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沙市20xx-20xx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半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D.商业活动改变着人们观念 14. “ 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 走福建 „„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可怜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 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筒 ”。 这是清朝民间《武夷山采茶歌诗》,据此 不 能说明 ( ) A. 清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 B. 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 C. 清代福建武夷山茶业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 D. 茶歌是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的茶叶文化现象 15.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一书中,把一空间命名为 “ 集市社会 ” ,它有如一个蜂窝, 每一个蜂窝 以一个市镇为中心,由此向四方伸展出一些小路 (有时是水路 ),通向周边的一、二十个村子;村落无法构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活单元。 这种 “ 集市社会 ” 体现了 ( ) A.自然经济结构的封闭和紧密 B.城镇在农村生活中的纽 带作用 C.地方自治模式在中国的普及 D.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16. 《盐铁论 通有》指出: “ 无末利,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织绣),则女工不施。 故工商梓匠。 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 „„ 农商交易,以利本末 ”。 表明作者主张( ) A. 合理利用资源 B. 以农为本 C. 农工商共同发展 D. 重农抑商 17.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 合理,只追求 “ 仓廪实,衣食足 ” ,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 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 A.造成自然资 源被严重破坏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18. “ 在广州,外 国 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 „„ 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 能随便出游。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 )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9.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 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 度 20.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 ,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 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