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xx-20xx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内容摘要:

诗词 将由 6到 8篇增加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 100篇。 这样做是为了 ①呵护民族文化的基因 ②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民族复兴的推动力 ③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④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2020 年 6 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大运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中国已有 47处世界遗产,位列世界第二位,但“申遗热”丝毫未减,中国积极申遗 ① 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对于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 ,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 :地位清高 ,日月每从肩上过。 门庭开豁 ,江山常在掌中看。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 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 ,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 俱进 ,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 ,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 ,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0.我国通过立法确定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基于 ①法定节日是民族情感的表达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形式的活动 ③爱国主义是民族文化的核心 ④培育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引出一段“邻里之间各让三尺,和睦相处”的传世佳话。 从桐城“六尺巷”的典故中,我们可以品味出中华民族 ①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精神品格 ②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美德精华 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追求 ④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精神内蕴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22.云南省丽江的纳西古乐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 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等五十多个小调。 由于这套乐曲长期在纳西族地区广泛演奏,在流传中逐步融合了纳西族的格调。 由此可见,纳西古乐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丽江地理环境决定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丽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具有悠 久的历史,是纳西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 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作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中国文人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真情,使花木草石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 由此可见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自古就有保护环境的好传统 ,从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5.六百六十年前 ,黄公望老 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 ,凤凰卫视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 传世名画此次合璧 ,既是文化盛事 ,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 ,圆了几代人的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