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20xx-20xx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样爱“我的母亲”。 ( 3分) 15.作者在文中说“我说不出”、“只是说不出而已”、“可是我说不出来”,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简析这样写的作用。 ( 4分) 三 、 文言文阅读( 36分 )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题。 ( 16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 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 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6.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 水 . 也(游水) 其 下 . 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B.而闻者 彰 . (清楚) 士大夫之 族 . (类) C.而 耻 . 学于师(以 „„ 为耻) 而 绝 . 江河(横渡) D.吾尝 跂 . 而望矣(踮起脚后跟) 今之 众人 . . (许多人) 17.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巫医乐师百工 之 . 人 欲人 之 . 无惑也难矣 B.非能水也, 而 . 绝江河 小学 而 . 大遗 C.授之书而习 其 . 句读者 今 其 . 智乃反不能及 D. 于 . 其身也,则耻师焉 而耻学 于 . 师 18.找出与其它三句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C.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 矣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9.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 “ 句读之师 ” 与 “ 传道解惑之师 ” 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 “ 小 ” 而后者“ 大 ”。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论证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 “ 善假于物 ” ,韩愈强调要 “ 从师而学 ” ,从某种意义上讲, “ 从师而学 ” 也是一种 “ 善 假于物 ”。 (共 8分) ⑴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 2分) ⑵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3分) ⑶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 7 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 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 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 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 何处捣寒衣。 【注】 ① 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 (今属江西 )旅舍时所作。 ▲ 自喻,透露出一种郁郁的离情乡思。 ( 1 分) 22.“时渐进 ,情渐浓 ”是本诗一大特点 ,请 结合全诗 作简要赏析。 ( 5 分) (三)阅读下面下面的材料,完成 2324 题。 ( 5 分)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 庄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