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xx-20xx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试题内容摘要:
二醇溶液和 2 mol/L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 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 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 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 该实验 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31. 某同学用 , 却没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可能因为 ( ) ① 选用的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 选用的材料是口腔上皮细胞 ③ 选用的材料是用开水煮过的紫色洋葱细胞 ④ 选用的材料是除去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32. 下图中 a、 b代表元素, I~ Ⅳ 是生物大分子, X、 Y、 Z、 W是相应生物大分子的单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a、 b共有的元素一定有 N、 P B.肝脏细胞中的 Ⅰ 主要是肝糖原 C.乳酸菌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Ⅱ D .图中 Z彻底水解的产物共有 6种 33. 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据图分析 , 错误的是 ( ) A.在 A点时,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B.在 B点时,反应底物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的提高 C.如 果在 C点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 D.如果在 A点时温度升高 10 ℃ ,曲线上升的幅度会变小 34. 如图为温度对酶催化活性影响的曲线,图中 A、 B两点的催化效率是相 等 的。 在下面的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酶处于 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 t2温度时的长 B.酶处于 t1温度时酶的寿命比处于 t2温度时的短 C.处于 t2温度 时的酶有可能开始发生蛋白质的热变性 D.处于 t1温度时的酶分子结构比处于 t2温度时的稳定 35. 下列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 A. 利用淀粉、淀粉酶、 斐林 试剂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淀粉、蔗糖酶、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C. 利用 pH为 9缓冲液、胃蛋白酶和蛋清探究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D. 利用肝脏研磨液、过氧化氢和蒸馏水探究酶催化的高效性 36. 细胞内要消耗 ATP的生理过程有 ( ) 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 B.蛋白质合成 C.质壁分离及其复原 D.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7. 叶肉细胞不能合成 ATP的场所是( ) A. 叶绿体类囊体膜 B. 线粒体 C. 叶绿体基质 D. 细胞质基质 38. 有关酶和 ATP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酶均在核糖体上合 成 B. 检测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反应物是否完全分 解 C. 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 ATP中 D. 在 ATP中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T代表三个高能磷酸 键 39.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 [H]的积累 ,脂肪比糖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 40. 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三种细胞器测定其有机物的含量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酶 A. 若甲是线粒体,则能完成下列反应的全过程: C6H12O6+ 6O2+ 6H2O→ 6CO2+ 12H2O+能量 B. 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C. 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 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 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41.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 CO2和 H2O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 ATP产生 D.丙试管中无 CO2产生 42. 下列各项措施中,最有利于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是 ( ) A.充入 O2 ,温度为 5℃ B .充入 CO2 ,温度为 25℃ C.充入 O2 ,温度为 25℃ D .充入 CO2 ,温度为 5℃ 43. 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影响,曲线 a、 b、c分别代表了 ( ) A.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B.酵母菌、乳酸菌、 草履虫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44.某生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一种物质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绿,则它的过程( ) A. 一 定是有氧呼吸。河北省石家庄市20xx-20xx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反馈试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