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解答】 解: A、光既是波又是粒子, A错误; B、光子不带电,没有静止质量,而电子带负电,由质量, B 错误; C、光的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显著, C 正确; D、个别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现为波动性, D 错误; 故选 C 6.用光子能量为 E的光束照射容器 中的氢气,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射频率为 ν ν ν3的三种光子,且 ν1< ν2< ν3.入射光束中光子的能量应是( ) A. hν1 B. h( ν2+ν3) C. h( ν1+ν2) D. h( ν1+ν2+ν3) 【考点】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分析】 处于激发态的氢原子并不稳定,能够自发向低能级跃迁并发射光子,其发射光子的种类有 种,原子从最高能级直接跃迁到最低能级辐射的能量和从最高能级逐级向低能级跃迁辐射的能量的和相同.而从最高能级直接跃迁到最低能级辐射的能量和从基态跃迁到最高能级吸收的能量相同. 【解答】 解:处于 激发态的氢原子并不稳定,能够自发向低能级跃迁并发射光子,其发射光子的种类有 种, 故 =3,解得 n=3, 显然从 n=3 直接跃迁到 n=1 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等于入射光子的能量,故入射光子的能量 E=hγ3. 而先从 n=3 跃迁到 n=2,再从 n=2 跃迁到 n=1 辐射的能量与从 n=3 直接跃迁到 n=1 能级时辐射光子的能量相同,故 hγ3=hγ2+hγ1,故 C 正确, AB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所示,用一束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 A中有一定读数,下列措施中有可能使电流表的示数增大的是( ) 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 C.滑片 P 向右移动 D.滑片 P 向左移动 【考点】 光电效应;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分析】 当光电流增大时,电流表示数增大,入射光的频率影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入射光的强度影响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 【解答】 解: A、增大入射光的频率,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但是光电流达到饱和状态,光电子数目不会增多,则光电流不会增大.故 A正确. B、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多,则光电流增大.故 B 正确. C、不论滑动触头 P 向右移动,还是向左移动,阴阳两极的电压 改变,光电子移动的速率增大,则光电流可能增大.故 C 正确, D 错误. 故选: ABC. 8.两个小球 A、 B 之间压缩一轻弹簧,弹簧处于锁定状态,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两球的质量之比为 mA: mB=1: 3,解除锁定后,对 A、 B 两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大小之比为 1: 3 B.动量大小之比为 1: 1 C.速度大小之比为 1: 3 D.速度大小之比为 1: 1 【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 本题为动量守恒的典型例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对两球列式即可分析解锁后的动量和速度. 【解答】 解:系统动量守恒,设 A的动量方向为正;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 mAvA﹣ mBvB=0 故说明动量大小相等,比值为 1: 1;速度之比为:质量的反比;故为 3: 1; 故只有 B 正确; 故选: B. 9.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根据玻尔理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绕核旋转的半径增大 B.氢原子的能量增大 C.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 D.氢原子核外电子的速率增大 【考点】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分析】 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轨道半径减小,根据库仑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电子速度的变化,从而得出电子动能的变化, 根据氢原子能量的变化得出电势能的变化. 【解答】 解: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氢原子的能量减小,轨道半径减小,根据 ,得轨道半径减小,电子速率增大,动能增大,由于氢原子能量减小,则氢原子电势能减小.故 D 正确, A、 B、 C 错误. 故选 D. 10.质量为 m、速度为 v 的 A球与质量为 3m 的静止 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 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B. C. D. v 【考点】 动量守恒定律. 【分析】 碰撞过程遵守动量守恒,根据 B 的速度,由此定律得到 A的速度,根据碰撞总动能不增加,分析是否可能. 【解答】 解: A、若 vB=,由动量守恒得: mv=mvA+3m•,得 vA=﹣ ,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为 Ek= .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为Ek′= + = + > ,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A错误. B、若 vB=,由动量守恒得: mv=mvA+3m•,得 vA=﹣ ,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为Ek′= + = + < ,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是可能的.故 B 正确. C、 A、 B发生完 全非弹性碰撞,则有: mv=( m+3m) vB, vB=,这时 B获得的速度最大,所以 vB=,是不可能的.故 C 错误. D、若 vB=v,由动量守恒得: mv=mvA+3m•v,得 vA=﹣ ,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必定大于碰撞前系统的总动能,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故 D 错误. 故选: B. 二、双项选择题(每题 4分,共 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4分,选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分) 11.从同样高度落下的玻璃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打碎,而掉在草地上不容易打碎,其原因是( ) A.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 动量大,而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小 B.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大,掉在草地上的玻璃杯动量改变小 C.掉在水泥地上的玻璃杯。河北省唐山20xx-20xx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word版含解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