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20xx-20xx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⑥ 中,所有 Na+的物质的量为 ,钠原子最外层有 1个电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此 时最外层有 8个电子,故所有 Na+的最外层电子总数为 810 23,故 ⑥ 正确; ⑦ 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 MgCl2溶液中氯离子的个数,故 ⑦ 错误; ⑧ Al 的物质的量 = =,结合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的定量关系计算, 2Al~ 3H2,生成 H2的分子数为 ,故 ⑧ 错误; ⑨ 标准状况下, ,含有电子数为 1mol,故 ⑨ 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正确的个数是 4,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分析应用,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 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气体摩尔体积的条件应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11.将 NaCl和 NaBr的混合物 mg,溶于足量的水配成 500mL溶液 A,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 m﹣ 2) g,则 A溶液中 Na+、 Br﹣ 、 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是( ) A. 3: 2: 1 B. 3: 1: 2 C. 4: 3: 2 D. 5: 1: 4 【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分析】溶液一定为电中性,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总量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总量可得:n( Na+) =n( Cl﹣ ) +n( Br﹣ ),据 此对各选项数据进行判断. 【解答】解:任何溶液都呈电中性,即阳离子所带电荷等于阴离子所带电荷,在 NaCl和 NaBr的混合溶液中,一定满足: n( Na+) =n( Cl﹣ ) +n( Br﹣ ), =2+1,说明 n( Na+) =n( Cl﹣ ) +n( Br﹣ ),故 A正确; =1+2,说明 n( Na+) =n( Cl﹣ ) +n( Br﹣ ),故 B正确; ≠3+2 ,说明 n( Na+) ≠n ( Cl﹣ ) +n( Br﹣ ),故 C错误; =1+4,说明 n( Na+) =n( Cl﹣ ) +n( Br﹣ ),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反 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从溶液电中性角度解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也提示我们在答题时多把握题目类型,运用守恒原理解答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2.某溶液中可能存在 Mg2+、 Fe2+、 Fe3+,加入 NaOH溶液,开始时是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绝色,最后变成红褐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一定有 Fe2+存在,一定没有 Fe3+、 Mg2+ B.一定有 Fe3+存在,一定没有 Fe2+、 Mg2+ C.一定有 Fe3+存在,可能有 Fe2+,一定没有 Mg2+ D.一定有 Fe2+ 存在,可能有 Mg2+,一定没 有 Fe3+ 【考点】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氢氧化钠与镁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与二价铁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不稳定能继续被空气氧化生成氢氧化铁,现象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氢氧化钠与三价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据此解答. 【解答】解:加入 NaOH溶液,开始时有白色絮状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该变化为亚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现象,据此判断一定存在亚铁离子,氢氧化铁为红褐色,颜色比白色深,若有铁离子存在,不会看到溶液中白 色沉淀,所以一定不存在铁离子;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白色的氢氧化镁沉淀,所以不能确定是否有镁离子,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熟记各种离子的特征反应,能够根据离子反应的特性正确推断离子种类. 13.用 1L •L﹣ 1 NaOH溶液吸收 CO2,所得溶液中的 CO32﹣ 和 HCO3﹣ 的浓度之比约是( ) A. 1: 3 B. 1: 2 C. 2: 3 D. 3: 2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氢氧化钠的物 质的量 =1L=1mol ,当 n( NaOH): n( CO2) ≥2 ,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当 n( NaOH): n( CO2) ≤1 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 2> n( NaOH): n( CO2)> 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mol: =5: 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根据原子守恒分析解答. 【解答】解: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 =1L=1mol ,当 n( NaOH): n( CO2) ≥2 ,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当 n( NaOH): n( CO2) ≤1 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但 2> n( NaOH):n( CO2)> 1时,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mol: =5: 4,则二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设碳酸钠的物质的量是 x,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是 y, 根据碳原子守恒得 x+y=① 根据钠原子守恒得: 2x+y=1② , 根据 ①② 得 x= y=, 所以 CO32﹣ 和 HCO3﹣ 的浓度之比 =: =1: 3,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 大,注意从原子守恒的角度分析. 14.淀粉溶液是一种胶体,并且淀粉遇到碘单质,可以出现明显的蓝色特征.现将淀粉和稀Na2SO4溶液混合,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内,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的液体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的是( ) A.加入 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B.加入碘水不变蓝 C.加入 BaCl2溶液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D.加入碘水变蓝 【考点】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分析】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而且其它小分子或离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则证明半透膜完好无损即证明取烧杯中 液体无淀粉,可用碘水检验. 【解答】解:因淀粉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则只要袋子不破损,淀粉就不会出来,加入碘水就不变蓝,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性质,胶体的透性,根据实验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 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l﹣ B.某溶液 有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SO42﹣ C.某溶液 有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 D.某溶液 生成无色气体,说明原溶液中有 CO32﹣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专题 】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 A.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银、碳酸银等; B.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 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 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解答】解: A.白色沉淀可能为硫酸银、碳酸银等,应先加硝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硝酸银检验氯离子,故 A错误; B.白色沉淀可能为 AgCl,应先加盐酸酸化排除干扰离子,再加氯化钡检验硫酸根离子,故B错误; C.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则生产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 Cu2+,故 C正确; D.无色气体可能为氢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则原溶液中可能有 CO32﹣ ,故 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和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检验中排除干扰离子,侧重离子检验中试剂选择及排除干扰离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6.把少量废铁粉溶于过量稀硫酸中,过滤,除去杂质,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硝酸,再加入过量的氨水,有红褐色沉淀生成.过滤,加热沉淀物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得到红棕色的残渣.上述沉淀和残渣分别是( ) A. Fe( OH) 3; Fe2O3 B. Fe( OH) 2; FeO C. Fe( OH) Fe( OH) 3; Fe3O4 D. Fe2O3; Fe( OH) 3 【考点】铁的化学性质;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专题】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红褐色沉淀生成为 Fe( OH) 3, Fe( OH) 3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红棕色的 Fe2O3. 【解答】解:有关转化关系为 Fe Fe2+ Fe3+ Fe( OH) 3 Fe2O3, 红褐色沉淀生成为 Fe( OH) 3, Fe( OH) 3不稳定,在加热时分解生成红棕色的 Fe2O3,而 Fe( OH) 2为白色沉淀, FeO和 Fe3O4都为黑色物质.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铁及 铁的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FeCl2溶液中通入 Cl2: Fe2++Cl2=Fe3++2Cl﹣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2OH﹣ +2HCO =CaCO3↓+2H 2O+CO C.铝和烧碱溶液: 2Al+2OH﹣ +2H2O=2AlO +3H2↑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4OH﹣ =AlO +2H2O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电子、电荷不守恒; B.少量小苏打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 水、 NaOH; C.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氢气; D.一水合氨在离子反应中保留化学式. 【解答】解: A. FeCl2溶液中通入 Cl2的离子反应为 2Fe2++Cl2=2Fe3++2Cl﹣ ,故 A错误; B.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的离子反应为 Ca2++OH﹣ +HC03﹣ =CaCO3↓+H 2O,故 B错误; C.铝和烧碱溶液的离子反应为 2Al+2OH﹣ +2H2O=2Al02﹣ +3H2↑ ,故 C正确; D. 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离子反应为 Al3++3NH3. H20=Al3↓+3NH 4+,故 D错误; 故选 C. 【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及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8.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Cu( OH) 2与盐酸, Cu( OH) 2与醋酸 B. BaCl2溶液与 Na2SO4溶液, Ba( OH) 2溶液与 H2SO4溶液 C. NaHCO3溶液与 NaHSO4溶液, NaHCO3溶液与盐酸 D.石灰石与稀硝酸反应,生石灰与稀盐酸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 析】 A.盐酸为强酸,醋酸为弱酸; B. BaCl2溶液与 Na2SO4溶液反应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Ba( OH) 2溶液与 H2SO4溶液反应实质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C.反应实质都是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 D.石灰石为碳酸钙,生石灰为氧化钙. 【解答】解: A.盐酸为强酸,书写时应拆成离子形式,醋酸为弱酸,书写时应保留化学式,所以二者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 A错误; B. BaCl2溶液与 Na2SO4溶液反应实质是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 Ba( OH) 2溶液与 H2SO4溶液反应实质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二者反应实质不同,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 B错误; C. NaHCO3溶液与 NaHSO4溶液, NaHCO3溶液与盐酸,反应实质都是碳酸氢根离子与氢离子反应,能够用离子方程式: HCO3﹣ +H+=H2O+CO2↑ 表示,故 C正确; D.石灰石为碳酸钙,生石灰为氧化钙,反应实质不同,不能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明确物质的性质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即可解答,注意化学式的拆分,题目难度不大. 19.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 Cl﹣ 、 CO32﹣ 、 OH﹣ 等 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 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滴加 Mg( NO3) 2溶液; ② 过滤; ③ 滴加 AgNO3溶液; ④ 滴加 Ba( NO3) 2溶液. A. ①②④②③ B. ④②①②③ C. ①②③②④ D. ④②③②① 【考点】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专题】物质检验鉴别题. 【分析】检验氯离子选择硝酸银溶液,检验氢氧根离子选择硝酸镁溶液,检验碳酸根离子选择硝酸钡溶液,用三种试剂将三种离子 检验出来,每加一种试剂能够检验出一种离子,此时要注意每加入一种试剂只能与一种离子结合,来选择加入试剂顺序及操作步骤. 【解答】解: Cl﹣ 用含有 AgNO3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AgCl; CO32﹣ 用 Ba( NO3) 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aCO3; OH﹣ 用 Mg( NO3) 2溶液检验,二者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Mg( OH) 2; Cl﹣ 、 CO32﹣ 、 OH﹣ 都和 AgNO3反应, CO32﹣ 、 OH﹣ 都和 Mg( NO3)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只有 CO32﹣ 和 Ba( NO3) 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为了防止干扰 ,应该先检验 CO32﹣ 、再检验OH﹣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离子的检验,完成此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