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xx届高三化学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关键. 9.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足量的溴化亚铁和少量的氯气反应: 2Fe2++Cl2═2Fe 3++2Cl﹣ B.向 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 4H++O2+4I﹣ ═2I 2+2H2O C.少量 SO2通入 Ca( ClO) 2溶液中: SO2+H2O+Ca2++2ClO﹣ ═CaSO 3↓+2HCl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Mg2++2HCO3﹣ +2Ca2++4OH﹣ ═Mg ( OH)2↓+2CaCO 3↓+2H 2O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分析】 A.二价铁离子还原性强于溴离子,氯气少量先氧化二价铁离子; B.氧气能够氧化碘离子生成单质碘;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钙; D.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碳酸钙沉淀和水. 【解答】 解: A.足量的溴化亚铁和少量的氯气反应,离子方程式: 2Fe2++Cl2═2Fe 3++2Cl﹣ ,故 A正确; B.向 KI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通入氧气,离子方程式: 4H++O2+4I﹣ ═2I 2+2H2O,故 B正确; C.向次氯酸 钙溶液中通入少量 SO2的离子反应为 Ca2++ClO﹣ +SO2+H2O═CaSO 4↓+Cl ﹣ +2H+,故 C错误;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离子方程式: Mg2++2HCO3﹣ +2Ca2++4OH﹣ ═Mg ( OH)2↓+2CaCO 3↓+2H 2O,故 D正确;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的离子反应,注意溴离子与二价铁离子还原性强弱. 10.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① 无色 溶液中: K+、 Na+、 Cr2O 、 SO ②pH=11 的溶液中: CO 、 Na+、 NO 、 Al( OH) ③ 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中: Cl﹣ 、 SO 、 NO 、 Mg2+ ④ 在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13 mol•L﹣ 1的溶液中: Na+、 Ba2+、 Cl﹣ 、 I﹣ ⑤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入 NaOH后加热既有气体放出又有沉淀生成的溶液: Ca2+、 HCO 、NH 、 AlO ⑥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 Na+、 Cl﹣ 、 S2﹣ 、 SO . A. ②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分析】 ①Cr 2O7﹣ 为黄色; ②pH=11 的溶液,显碱性; ③ 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 ④ 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13 mol•L﹣ 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 ⑤AlO 2﹣ 促进 HCO3﹣ 的电离; ⑥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解答】 解: ①Cr 2O7﹣ 为黄色,与无色不符,故错误; ②pH=11 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正确; ③ 加入 Al能放出 H2的溶液,为非氧化性酸或强碱溶液,碱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 Mg2+,酸溶液中 Al、硝酸根离子发生氧 化还原反应不生成氢气,故错误; ④ 由水电离出的 c( OH﹣ ) =10﹣ 13 mol•L﹣ 1的溶液,为酸或碱溶液,酸碱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正确; ⑤AlO 2﹣ 促进 HCO3﹣ 的电离,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⑥ 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 2020年 8月 17日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饮水 型地方性砷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已知在浓盐酸中 H3AsO3与 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SnCl2+12Cl﹣ +2H3AsO3+6H+═2As+3SnCl 62﹣ +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SnCl 2是还原剂 ② 还原性: Cl﹣ > As ③ 每生成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 ④M 为 H2O ⑤SnCl 62﹣ 是氧化产物.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 3SnCl2+12Cl﹣ +2H3AsO3+6H+=2As+3SnCl62﹣ +6M,由原子守恒可知, M为 H2O, S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As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及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来解答. 【解答】 解: ①Sn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 SnCl2是还原剂,故正确; ②Cl 元素的化合价在该反应中不变,则不能比较 Cl﹣ 、 As的还原性,故错误; ③ 每生成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 ( 3﹣ 0) =,故正确; ④ 由原子守恒可知, M为 H2O,故正确; ⑤Sn 失去电子被氧化,则 SnCl62﹣ 是氧化产物,故正确;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Na+、 NH4+、 Ba2+、 SO42﹣ 、 I﹣ 、 S2﹣ .分别取样: ① 用 pH 计测试,溶液显弱酸性; ② 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 A. Na+ B. SO42﹣ C. Ba2+ D. NH4+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专题】 综 合实验题;化学实验. 【分析】 根据离子的水解来分析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利用离子的水解来判断离子的存在,再利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来结合信息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来分析存在的离子,然后利用离子的共存及溶液呈电中性来分析还存在的离子和一定没有的离子,而对于不能确定的离子,则是还需检验的离子来解答. 【解答】 解:由 ① 可知溶液显弱酸性,上述离子只有 NH4+能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则一定含有NH4+, 而 S2﹣ 能水解显碱性,即 S2﹣ 与 NH4+不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则一定不含有 S2﹣ ; 再由氯水能氧化 I﹣ 生成碘单质,而碘遇淀粉 变蓝,而 ② 中加氯水和淀粉无明显现象,则一定不含有 I﹣ ; 又溶液呈电中性,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则溶液中有 NH4+,必须同时存在阴离子,即 SO42﹣﹣必然存在, 而 Ba2+、 SO42﹣ 能结合生成沉淀,则这两种离子不能共存,即一定不存在 Ba2+; 显然剩下的 Na+是否存在无法判断,则需检验的离子是 Na+,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推断溶液中的离子,学生明确离子的共存、离子的检验、溶液呈电中性等知识是解答的关键,有助于训练学生解决问题时思维的严密性. 13.下表中,对陈述 Ⅰ 、 Ⅱ 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 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陈述 Ⅰ 陈述 Ⅱ 判断 A 碳酸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Na2CO3与盐酸反应 Ⅰ 对, Ⅱ 对,有 B 将 Na2O2溶于水,立刻在所得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 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Ⅰ 对, Ⅱ 错,有 C 铝制品很耐腐蚀 铝在常温下很难被氧气氧化 Ⅰ 对, Ⅱ 对,有 D 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 Ⅰ 对, Ⅱ 对,有 A.选项 A B.选项 B C.选项 C D.选项 D 【考点】 钠的重要化合物;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铝的化学性质. 【专题】 卤 族元素;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 Na2CO3碱性太强,不适于治疗胃酸过多; 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 C.铝易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解答】 解: A. Na2CO3碱性太强,不适于治疗胃酸过多,应用碳酸氢钠,故 A错误; B. Na2O2具有强氧化性,将其溶于水得到的溶液使酚酞先变红后褪色,故 B错误; C.铝制品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很容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故 C错误; D.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杀菌,故 D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 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的关系,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14.向仅含 Fe2+、 I﹣ 、 Br ﹣ 的溶液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线段 Ⅲ 代表 Fe2+的变化情况 B.线段 Ⅰ 代表 Br ﹣ 的变化情况 C.原混合溶液中 n( FeBr2) =4mol D. a数值等于 6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分析】 向仅含 Fe2+、 I﹣ 、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 I﹣ > Fe2+> Br﹣ ,首先发生反应: 2I﹣ +Cl2═I 2+2Cl﹣ , I﹣ 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 2Fe2++Cl2═2Fe 3++2Cl﹣ , 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2═Br 2+2Cl﹣ ,故线段 Ⅰ 代表 I﹣ 的变化情况,线段 Ⅱ 代表 Fe2+的变化情况,线段 Ⅲ 代表 Br﹣ 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 n( I﹣ ) =2n( Cl2) =2mol,溶液中 n( Fe2+)=2n( Cl2) =2 ( 3mol﹣ 1mol) =4mol, Fe2+反应完毕,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n( I﹣ ) +n( Br﹣ ) =2n( Fe2+),故 n( Br﹣ ) =2n( Fe2+)﹣ n( I﹣ ) =24mol﹣ 2mol=6mol,根据溴离子判断溶液中 n( FeBr2);根据离子方程式计算溴离子反应需要的氯气的物质的量,据此计算 a的值. 【解答】 解:向仅含 Fe2+、 I﹣ 、 Br﹣ 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根据还原性: I﹣ > Fe2+> Br﹣ ,首先发生反应: 2I﹣ +Cl2=I2+2Cl﹣ , I﹣ 反应完毕,再发生反应: 2Fe2++Cl2=2Fe3++2Cl﹣ , Fe2+反应完毕,最后发生反应: 2Br﹣ +Cl2=Br2+2Cl﹣ ,故线段 Ⅰ 代表 I﹣ 的变化情况,线段 Ⅱ 代表 Fe2+的变化情况,线段 Ⅲ 代表 Br﹣ 的变化情况; 由通入氯气可知,根据反应离子方程式可知溶液中 n( I﹣ ) =2n( Cl2) =2mol,溶液中 n( Fe2+)=2n( Cl2) =2 ( 3mol﹣ 1mol) =4mol, Fe2+反应完毕,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n( I﹣ ) +n( Br﹣ ) =2n( Fe2+), 故 n( Br﹣ ) =2n( Fe2+)﹣ n( I﹣ ) =24mol ﹣ 2mol=6mol, A、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 Ⅲ 代表 Br﹣ 的变化情况,故 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线段 I代表 I﹣ 的变化情况,故 B错误; C、溶液中 n( Br﹣ ) =6mol,所以原混合溶液中 n( FeBr2) =3mol,故 C错误; D、上述分析可知,溶液中 n( Br﹣ ) =2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