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内容摘要:
烷的燃烧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 D错误;故选 B。 点晴: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的含义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是答题的关键。 有机物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的反应是取代反 应。 有机物分子的不饱和键 (双键或三键 )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 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作加成反应。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 1 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而生成不饱和键化合物的反应是消去反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5. 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在光照条件下验证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B. 用装置乙除去甲烷中少量的乙烯得纯净甲烷 C. 用装置丙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液 D. 用装置丁分馏石油并收集 60~ 150℃ 馏分 【答案】 A 【解析】 A.在光照条件下,氯气和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烃和 HCl, HCl极易溶于水,氯气不易溶于饱和食盐水中,氯代烃不易溶于水,且液态氯代烃为油滴状,如果发生反应会导致液体进入集气瓶,所以可以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烷的反应,故 A正确; B.乙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进新的杂质,应该用溴水除去甲烷中的乙烯,故 B错误;C.乙醇与乙酸混溶,不能分液,应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 C错误; D.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 D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 考点,涉及蒸馏、甲烷的取代反应、除杂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从实验操作规范性及评价性、物质性质分析解答,易错选项是 B。 16. 下列是有关生活中的醋酸,其中主要利用了醋酸酸性的是 ① 醋酸不小心滴到大理石桌面上,桌面失去光泽 ② 熏醋可一定程度上防止流行性感冒 ③ 醋可以除去水壶上的水垢 ④ 用醋和酒烹饪鱼,除去鱼的腥味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醋酸 的化学性质。 解题关键是知道酸的通性有哪些。 醋酸与 CaCO3反应:CaCO3+ 2CH3COOH―→(CH3COO)2Ca+ CO2↑+ H2O,显酸性。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 CaCO3和Mg(OH)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可以与水垢反应,体现出乙酸的酸性。 做鱼的时候一般要放料酒,酸和醇发生反应生成具有特殊香味的酯。 17. 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营养物质。 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 的是 A. 三大营养物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 食用的蛋白质、糖和油脂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C. 糖类均有甜味,均易溶于水 D. 75%酒精常用于消毒是因为酒精使蛋白质变性 【答案】 D 【解析】 A. 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以及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 A错误; B. 糖类中的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 B 错误; C. 糖类中的多糖没有甜味,纤维素难溶于水,故 C 错误; D. 75%酒精能够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常用于消毒,故 D正确;故选 D。 18.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 不正确 的是 A. 用装置 ① 精炼铜,则 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 ... B. 装置 ② 为原电池,总反应是: Fe +2Fe3+= 3 Fe2+ C. 图 ③ 所示柱形图,纵坐标表示第二周期元素最高正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 D. 图 ④ 所示曲线,表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 C 【解析】 A、根据电流的方向可知 a为电解池的阳极,则用来精炼铜时, 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故 A正确; B、铁比铜活泼,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2Fe3+=3Fe2+,故 B 正确; C、第二周期中 O、 F无正价,故 C错误; D、反应物能量比生成物高,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 D正确;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反应热与焓变等知识,为高频 考点,侧重于学 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图象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关系。 本题的易错点是 A,注意电子 、 电流方向与电源正负极的关系。 19. 已知 A、 B、 C、 D、 E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元素 A、 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倍,元素 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 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 正确 的是 A.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 C、 D、 E的单质 B. 元素 A、 B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 C. 化合物 AE与 CE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 元素 B、 C、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 A、 B、 C、 D、 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5 种主族元素,元素 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 2 倍, B 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4,故 B 为 C元素;元素 C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原子序数大于碳元素,则 C 为 Na 元素;元素 D 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处于第三周期,则 D 为 Al 元素;元素 A、 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 A 的原子序数小于碳元素, A 为 H 元素, E 的原子序数大于铝元素,E 为 Cl 元素,则 A、工业上电解熔融 氯化钠生成金属钠,电解饱和的氯化钠溶液生成氯气等,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生成铝, A正确; B、由 C、 H 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比如苯在常温下呈液态,B 错误; C、化合物 AE 是 HCl,属于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化合物 CE 是 NaCl,属于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二者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C 错误; D、元素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钠、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 D 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化学键、元素化合物性质等 20. 某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物,取其 (标准状况下 )不充分燃烧,得到 化碳、。 据此判断下列分析中 正确 的是 A. 此混合气体中一定不含有甲烷 B. 此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乙烷。江苏省宿迁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含解析
相关推荐
(填字母序号,下同);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而稀硫酸则能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据图从微粒的角度分析写出该反应的实质是 ▲ ; ② 一杯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 量比和 1个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质量比 ▲ (填“相等”或“不相等”)。 [ ⑵ 物质组成和结构决定其性质。 从微观进入宏观,探索物质变化规律。 ① 图 2圆圈中表示这杯氯化钠溶液的构成,则该氯化钠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 是 ▲
这些票证逐步被取消。 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 我国已基本实现现代化 D. 改革开放改善了人民生活 20. 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 矢志不渝高举科学发 展大旗;痴心不改构建和谐社会 ”应出现在 ▲ 时期。 A. 大跃进 B. 抗美援朝 C. 改革开放 D. “文革” 二.非选择题( 2 22题分别为 8分; 2 24 题分别为
枪出油口处的油气)吸进这个大罐,活性炭就会将油气“生擒活捉”。 当活性炭吸饱油气时,将其置换到一个真空罐里,油气就会从活性炭里被释放出来,重新变成汽油。 ⑥科学家还有更智能的办法,他们利用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一种薄膜,这种高分子薄膜其实是个过滤膜,上面有许多“微细孔”,空气分子不能通过这些“微细孔”,而油气分子则能通过。 在管道的入口把混有油气的空气吹向高分子薄膜 ,油气则轻而易举被分离
并迅速作出决策和采取行动。 这体现了 坚强意志具有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磨砺意志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18.“ 鸦有反哺之情,羊知跪乳之恩 ” 启示我们 19. “ 三思而后行 ” 主要是要求我们 ,但他为逃避赡养父母的责任,强迫父母与自己签订了一份“生不养死不葬”的协议,人们议论纷纷。 从法律的角度看 ,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应受到舆论的谴责 ,签订的协议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12.请分析文章第 ⑤ 段使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 3分) 13.结合语境,说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 3分) 精神上有了 “ 恐高症 . . . ” ,战场上就无法抢占胜利的 “ 制高点 . . . ”。 14.下面一则材料能否证明第 ⑥ 段的观点。 请说明理由。 ( 3分) 进攻意大利时,为了出奇制胜,拿破仑派了一支部队翻越高山,经过一条冒险的“死亡之路”。 每当部队遇到特殊困难
oticed that the food was eaten up very quickly. Then I began keeping an eye on my mum. To my surprise, I found that she would put some of the food into a paper bag and go out with it at about n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