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测试内容摘要: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注:战国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五 、中华文化的勃兴 : (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 ( 2)商周:甲骨文 → 金文(铭文) 西周晚期:大篆 、大教育家孔子: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著有《论语》): ( 1)思想 :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 “仁 ”的学说 ( 2)教育: ① 创办私塾 ② 因材施教 ③ 学习态度要老老实实 ④ 温故而知新 &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 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两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换 :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墨家 墨子 主张 “兼爱 ”, “非攻 ” 儒家 孟子 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 道家 庄子 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无为而治 ” 法家 韩非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家 兵家 孙武 著有《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二: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有一天小李去参观某一历史博物馆,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的吸引了他。 根据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此文物中文字可能是( ) A隶书或小篆 B 甲骨文或金文 C 大篆或小篆 D 隶书或大篆 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请问这得益于哪一。新人教版历史七上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单元测试
相关推荐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6.下列关于顾恺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以形传神” 《女史箴图》和《兰亭序》 ( ) ①涿鹿之战 ②城濮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年 5 月 12 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 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那一政权管辖( ) 19.
2、多留萼部突起、五棱明显、果型较长、果柄粗长、梗洼深、枝组健壮的果,以培养优质标准果。 三、按叶果比法叶果比是指寒富苹果树上的叶片总数或叶面积与果实个数之比,果是叶片制造养分供应的,如长到 8090 毫米的果实,需按叶果比 50601 比例留果,达不到这些叶果比,不可能长成标准果。 四、因枝留果果实着生的短枝,不到 10 片叶不留果,腋花芽枝上不留果,直立强旺,双副梢的背上枝不留果
)个, 比 少( )个。 比 比 比 多 少 比 多 599= 16+70= 678= 707= 538= 3+48= 816= 7+73= 50+40= 999= 46+6= 9150= 65+7= 20+49= 4530= 43+9= 528= 698= 50+50= 10050= 23+4+9= 81730= 54+20+3= 9370+60= 17+6+8= 43830=
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条件的差异 B.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 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 7.阅读下列材料: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农具名),教民农作。 请回答: ( 1)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 (可直接摘抄原文。 ) (
2、与水稻田相似,深耕 20分,整地耙平,放入5分浅水。 一般在日平均气温 15以上,藕田土温达 12以上时栽种。 每亩用种量一般为 200斤。 行距 2 米,穴距 15 米,栽种藕时采用斜插法,将藕头埋入泥中 8分,尾段略向上翘,前后倾斜 20。 种藕的藕头左右相对,四周栽植点的藕头一律朝向田中心。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施肥三次。 第一次在栽藕后 30,刚长出立叶时,经除草追施立叶肥,每亩施尿素
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6.《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段文字反映出(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C.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状况 D.阶级社会中的状况 二、材料分析题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请回答: ⑴轩辕指的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