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3万吨纳米碳酸钙项目创业计划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95 平均粒径 nM40 _ 80 比表面积 BET ㎡ g≥ 22 吸油值 g / 100g≤ 38 形貌 立方体 、球体 ( 2)产品成本预测:纳米(活性)减酸钙约 1300 元/吨。 三 、工艺技术方案 : 第一节 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采用新型的碳化法合成技术,在传统碳化法基础上,对碳化反应过程及碳酸钙粒子表面改性等方面作了重大改进,以资源丰富的石灰石及烟道气(煤和石灰石产生的窑气)中的 CO2 为主要原料,通过控制气液传递,微观混合等工程手段来控制 CaCO3 粒子的结晶生长过程;通过晶体生长调节剂控制碳酸钙粒子的形态,并引入表面改性等高新技术,同时进行了配套的工程研究与反应器开发,有效 地弥补了传统“碳化法”工艺和技术的不足,工艺路线简单,生产成本低,该工艺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产品具有下列优点: ( 1)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性能指标; 粒子性能可控,适合各种不同用途对粒子形貌的要求;产品性能重复稳定,消除了化工生产中的放大效应;进行超细碳酸钙的表面改性处理,现已形成油墨用透明碳酸钙,用于涂料、橡胶、塑料和造纸等不同用途的系列化超细碳酸钙产品。 ( 2)工艺流程 将石灰石原料破碎成一定大小,经石灰窑锻烧成生石灰 CaO 和烟道气(含二氧化碳的窑气),将生石灰放入连续消化器中加水进行消化得到 Ca(0H)2 乳浊液,经粗滤、精制得到 Ca(OH)2 精乳液送至碳化釜/碳化塔通入含二氧化碳的精制窑气进行碳化合成反应,同时加入适量添加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反应生成超细碳酸钙。 超细碳酸钙浆液送入包覆反应釜中加入定量包覆剂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反应得到表面改性的超细活性碳酸钙产品。 超细活性碳酸钙浆液经过滤脱水后再送至干燥器进一步脱水以达到含水量要求的干粉,粉碎后进行成品包装。 ( 3)技术成熟度与先进性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所涉及的关键是碳化反应阶段产品粒径的控制及后处理技术,按现有技术一般反应过程中要控制反应温度小于30℃ ,质量才能得到保证,目前我国所有的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均需要冷冻机降温,但由此而带来建厂投资大,工艺复杂,产品质量不稳定,能耗高,生产成本高的不足。 本项目的技术是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在工艺设计上充分吸收国内外相关厂家的的精华,较国内常规的低温冷冻碳化、大功率分散搅拌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能耗低、生产成本低的显著优势,产品性能稳定,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和极强的市场竞争 力,吨产品的成本较相应的纳米碳酸钙降低近 400 元,万吨产品投资降低 1000 万元。 活性碳酸钙的生产核心工序是碳化反应。 产品技术要求高,传统工艺生产法弊端很多,影响质量和产量,而二次碳化线性工艺是指 Ca(OH)2 乳液即使不添加晶形控制剂,也可制备出粒径为 1580nm 的碳酸钙。 且反应过程控制因素少,易少重复,产品粒度可调。 此外,该工艺采用大流量循环反应,物料在反应器外进行冷却等措施,具有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大优点。 鉴于该碳化工艺的技术先进性及其产品性能的优越性,本项目拟采用该工艺方案生产纳米(活性)碳酸钙产品。 第二节 自控技术方案 本装置采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集散型控制系统( DCS)对工艺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和检测,并对关键的成套设备工艺参数进行监视,同时具有实现紧急停车功能。 DCS 系统包括:整套的硬件和软件 DCS 有关的附件:控制机柜( 1套) 21VCA 显示器( 4台) DCS 操作台( l套) 喷墨/激光打印机( 1台) 检验设备和工具 DCS 系统安装在带空调、有活动地板的控制室内。 控制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