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市20xx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内容摘要:

能 ,这是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来改变内能的; 10kg的沙子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是 J。 【已知 c 沙 = 103J/(kg▪m3)】 【答案】 增加 ; 热传递 ; 104 命题立意:改变物体的内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和热传递可知,将人体埋在 沙子里,人体吸收热量后体温升高,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人体内能的;沙子温度降低 1℃放出的热量根据 Q 放 = c 沙 m△ t可得: Q 放 = 103J/(kg▪m3) 10kg 1℃= 104J。 答案为:增加;热传递; 104 22. 如图 11所示,水平桌上放置两个底面积不同( S 甲 < S 乙 ),高度相同,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此时,甲和乙两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关系为 p 甲 p乙 ,现将两个完全相同、密度为ρ的实心物体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 (ρ酒精 <ρ<ρ 水 ),待它们静止后,两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关系为 F水 F 酒精 ,甲和乙两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 F 甲′ F乙′(均 选填 “ > ”“<”或“ = ”)。 【答案】 命题立意:浮力、压强综合计算 解析: 本题考查了力学中浮力、压强的综合计算。 由于是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所以当位于水平桌上放置时,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强由 F=G,p=F/S和ρ = m/v可得: p=G/S=mg/S=ρ gh 因ρ 水 >ρ 酒精 ,高度 h相同 所以 p 甲 > p 乙 甲和乙两容器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放入两个完全相同,密度 为ρ的实心物体时:因ρ 酒精 <ρ<ρ 水 所以根据浮沉条件有:物体在水中漂浮 F 水浮 = G 物 ,在酒精中下沉 F 酒精浮 < G 物 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ρ gv可知 F 水浮 > F 酒精浮 此时甲和乙两容器底对桌面的压力关系: 因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即 G 水 =G 酒精 将密度为ρ的物体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因ρ 酒精 <ρ<ρ 水 ,所以待静止后,物体会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下沉,所以 甲容器中: G 物 =F 浮水 =G 排水 乙容器中; G 物 > F 浮酒精 , F 浮酒精 =G 排酒精 所以 G 排水 > G 排酒精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 甲 =G 水 +G 物 G 排 水 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 F 乙 =G 酒精 +G 物 G 排酒精 所以 F 甲 < F 乙 故答案为: p 甲 > p 乙 ; F 水浮 > F 酒精浮 ; F 甲 < F 乙 三、作图、简答(共 8分) 23.( 4分)( 1)请在图 12中画出空中飞行的足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 2)如图 13所示,小磁针静止,请在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 N极和电源的正极。 【答案】如 答图 命题立意:重力的示意图、通电螺线管 解析:( 1)本题考查了画力的示意图关键是找出确定力的作用点 和方向。 要牢记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足球的重心在球心,画一竖直向下的线段,标出箭头,记为 G,如图所示。 ( 2) 本题考查了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 首先,利用安培定则根据小磁针静止的现状 ——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可以确定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 N极,再根据右手安培定则 :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大拇指所指的左侧为 N极,右侧为 S极,外部磁感线由 N指向 S,则四指所指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确定电源的正负极方向。 如图所示。 24.( 4分)海鲜粥是北部湾地区的一道家常美食。 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什么现象。 而 且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为什么。 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又是为什么。 请你用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答案】 命题立意:分子的热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分子的热运动知识。 煮好的粥香气扑鼻,这是扩散现象;粥的温度越高,香气就越浓,这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当我们对着热粥表面吹气时,粥就凉得更快,这是因为液体表面吹气,加快了空气流动的快慢,蒸发加快。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 20分) 25.( 6分)如图 14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 1)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 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确定像的。 (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看上去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 ( 3)记录 蜡烛 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 B到玻璃板的距离 s如图 14乙所示,是 cm。 通过多次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选填“ 相等 ”或“ 不相等 ”)。 ( 4)移去 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 屏,光屏上 (选填“ 能 ”或“ 不能 ”)呈现 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 虚 ”或“ 实 ”) 像。 【答案】 ( 1)大小和位置;( 2)相等;( 3) ;相等;( 4)不能;虚 命题立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 1)选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既可反射成像,又可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大小和位置;( 2)在竖直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目的是确定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若能看上去它与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大小相等;( 3)记录蜡烛 B的位置,用刻度尺在白纸上测得蜡烛 B到玻璃板的距离 s读数需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所以是 ;多次实验,目的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目的是验证像的虚实,根据实验可知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