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20xx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 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 „„ 这些活跃的 “地缘战略棋手 ”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 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这一现象是 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 欧共体的成立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 36 题~第 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42 题~第 46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5 分) 材料一 语言文字是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符号系统,是全部文化和文明中最基本、最稳定、最持久的构成部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 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 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 ”。 ……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 ……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 《汉字发展史纲要》 材料二 高玉在《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中说:“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汉字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 ……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 钱玄同在《新青年》上说:“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 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须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汉语演变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起源和演变的主要 过程。 ( 12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 如何看待汉字 (汉语)的改革。 ( 13 分) 41. 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 12 分) 综合所有图片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请考生在第 4 4 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并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44.【历史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元狩四年 (前 119 年 ),汉武帝颁布了打击富商大贾的算缗令和告缗令。 据《史记〃平准书》的记载,这两项法令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无市籍(汉代商人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呈报自己的财产数字,并规定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 文。 而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这叫做“算缗”。 (二)除官吏、三老(乡官,掌教化)和北边骑士外,凡有轺车(即小马车)的,一乘抽取一算;贩运商的轺车,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 (三)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戌边一年,并没收他们的财产。 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这叫做“告缗”。 (四)禁止有市籍的商人及其家。广东省肇庆市20xx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相关推荐
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A. B. C. D.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 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后与氧气隔绝,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正确; 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
键后,滑片 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示数为 1安.求: ( 1)通过电阻 R1的电流 I1. ( 2)滑动变阻器 R2连入电路的阻值. ( 3)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是多少。 33. ( 9 分) 图甲是一种新型家用电器﹣电压力锅,图乙是某型号电压力锅工作电路简图,表中数据是其部分参数.其中 R是主加热器, R0是保压加热器.接通电路后,开关 S自动与U/V I/A 触点
) 三、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 22 分) ( 一 )文学作品阅读( 15 分) 最后的母爱 ( 1)很长时间了,我一直无法忘记她。 ( 2)她曾经是 我的病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 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虽然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光老去的优雅 —— 头发没有白,梳理的非常整齐;黑色开衫毛衣套在一件墨绿色的衬衣上,黑色短裙,方口皮鞋;她人略 痩。 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
碳、氮、硫及其化 合物的转化对于环境的改善有重大意义。 ( 1)在一定条件下, CH4可与 NOx反应除去 NOx,已知有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CH 4(g)+ 2O2(g)= CO2(g)+ 2H2O(l) △H = kJmol 1 ②N 2(g)+ 2O2(g) 2NO2(g) △H = + kJmol 1 ③H 2O(g)= H2O(l) △H = kJmol 1 则 CH4(g)+
费孝通 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 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 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 反省,自我创建。 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当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②要对民族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 ③应担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责任 ④必须正确把握文化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