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xx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内容摘要:

的演变中始终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 45. [历史 —— 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15分) 材料 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 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 10%。 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 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 二是沿途厘卡太多。 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 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 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 115400 余串。 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 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 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 ”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 改革的背景。 ( 9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 6分) 46. [历史 —— 选修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15分) 材料 一战后,德国战败,它对英国及欧洲大陆的威胁结束,法国成为欧洲大陆上的唯一强国,此时,英国均势政策的特征表现为“扶德抑法”,出现了对德国“绥靖”的端倪。 30年代后,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崛起,希特勒玩弄手腕,把自己装扮成和平主义者。 1935 年德国宣布重整军备, 1936年进军莱茵区,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和《洛加诺公约》,国力迅速提高。 英国的绥靖政策变“扶德抑法”为如何对付德国,到 1937 年,一整套有别于以往绥靖政策的绥靖政策形成,它以向德国妥协为中心,以维护欧洲和平现状为目标。 张伯伦奉行的绥靖政策是一种“同时运用警棍 和胡萝卜”的双层政策,大刀阔斧重整军备,同时对德国持妥协和姑息的态度。 以做交易的手法,满足德国的部分利益来和德国进行外交周旋,这种状况延续的结果就是 1938年 9月《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9年 9月德国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绥靖政策以失败而告终。 —— 王宇博《评析英国绥靖政策》 (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政策的变化及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 9分) (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英国的绥靖政策。 ( 6分) 47. [历史 —— 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15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