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腾家居制造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品管 生产 仓管 相关部门 原辅材料检验标准 成品检验标准 仓库管理制度 进仓单 检验报告单 领料单 生产操作记录 检验报告单 包装工序工作记录表 出仓单 出货单 : 收货及检验标识: 仓管员填写原料 标识卡,对原料作出标识,挂在原料或材料之包(捆)装明显处。 原料标识卡注明品名(或代号)、供应商、进仓日期。 仓管员对交货品点收数量后,通知品管人员做进料检验及判定。 检验员应验证材料的检疫证明。 检验合格的应存放在规定的场所,做好标识和防护。 经品管人员判定为不合格的原料,应保持原料标识加上检验不合格标识。 对不同供应商供应的同类原料,仓库员应将其分别存放并做好标识,应特别注明供应商名称。 材料的领用 材料在领用钱应开具领料单,领料单上应注明材料名称、供 应商名称、进货时间、规格、数量以及其他应填写的内容。 生产过程中若发现材料不适用或其他影响正常使用情况时,应记录该批材料的处理方式及材料的去向。 YES 交货收货 生 产 包 装 出 货 产 品 追 溯 YES NO YES 检验 /标示 检验 /标示 NO 生产过程的追溯管理: 生产日报中应记载每种货号产品的生产班组,结合出勤记录,可追溯到每种产品的加工人员。 对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如其原有产品标识未能保持,车间应在其外包装上重新标识,防止材料的混用。 成品标识: 成品批号标识由品管部负责,部分标识由成品包装时进行,外包装袋应盖上生产日期、生产批号。 成品未经检验,应挂待检标识。 检验不合格的产品,应标识“不合格”,或放置在指定的“不合格品储存区”。 成品检验合格,回收待检验标识牌,挂“合格”标识牌。 对退货产品,应挂上“退货”标识。 产品追溯: 当产品出现异常或发生客户投诉或其他情况需要溯源时,应依照定单批号 — 发货单(是否发错) — 订货合同 — 生产计划 — 各工序生产日报 (追溯到生产班组,结合出勤记录追溯到加工人员 )— 原材料领料记录 (追溯到仓储,是否发错材料 )— 原材料到货记录 (追溯到采购部及运输环节,材料采购是否有 误,运输途中有否被污染 /侵害 )供应商 (供货质量,检测报告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进行。 6.相关记录: 附件 2:《原料出入库记录》 附件 3:《辅料出入库记录》 附件 4:《成品出入库记录》 附件 5:《成品清单》 附件 6:《生产任务单》 不合格品召回制度 当 本 公司 生产 的 木 、草、竹 制产品 出现诸如 重金属含量超标、甲醛含量超标 、或存在产品 质量缺陷时 引用本《不合格产品召回管理程序》,尽早回收,以减轻或杜绝对 社 会、公众的威胁,维护本公司的形象,减少本工厂 损失,特制订本程序。 : 适用于本公司成品的回收控制。 产品存在以下质量缺陷时,进行召回 : 产品使用的油漆中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 产品使用的胶水,甲醛含量超标。 其它法律法规要求召回的产品。 : 厂长为本程序的最高决策者,指定 销售部 负责本工作。 销售部 职责 收集各部门传来的有关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产品缺陷的反馈与投诉,如实记录每一细节; 销售部 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并通报厂长,保证厂长了解事件的最新动态; 有权 召集相关 部门 及人员对质疑原料、包装物和生产过程情况进行检验与分析,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质检 部 负责在最短时间内,对问题产品进行逆向追溯。 : 发现问题 质检 部 在产品出 厂 前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对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查清问题原因; 客户发现的问题,由 销售部 及时了解并记录客户反馈的问题,记录发现的地点、时间和批次号等,及时向厂长报告, 销售部 保持与客户的持续联系。 投诉评估 及时分析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顾客的反馈,分析是由于 原辅料的质量造成产品质 量问题还是产品本身缺陷。 产品回收及处理过程 对于的确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进行及时召回; 对于召回的产品立即通过溯源管理程序,进行原辅料和成品的双向追溯 , 追踪不合格批次数量生产的成品批次,实行召回。 对于召回的产品,如的确无法整改与修复的,重新安排生产;对于可以整改的,提出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再次检测合格后,予以发货。 对于其他合格原辅料生产成品,可不予召回。 5.相关记录 附件 7: 《 不合格处理单 》 异常情况报告及纠偏 制度 确保公司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异常即时得到纠正,防止类似的问题以后再次发生。 范围 适用于生产、管理等所有过程 质检 部 负责异常情况包括和纠偏的归口管理 相关部门收集异常情况、分析原因和执行纠偏措施 厂长 批准重大问题的纠偏措施 异常信息的收集 质检 部 收集进货、生产过程、成品检验中发现的产品质量异常或产品发生虫害毒害的异常情况,或检验记录、生产过程监控中存在潜在的异常; 采购部收集采购过程和供方管理过程的异常 生产部 及生产车间收集生产过程、防疫执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 厂检员收集生产防疫监督过程中的异常,以及防疫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异常 各部门收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或潜在的异常情况 各部门对上述收集的现实或潜在异常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如下方式处理: 异常仅涉及本部门范围,或异常性质比较轻微的,在本部门内采取纠偏措施; 异常涉及全公司范围内,或异常性质严重的,按照规定向质检部主管进行异常信息反馈报告。 质检 部主管根据反馈报告的信息采取纠偏措施并将措施记录在《 异常情况处理单》上。 出现下列情况时,各部门必须进行异常信息反馈并采取纠偏措施: 在原料入库检验中,发现原料严重不符合质量要求或异常的质量问题。 必须填写异常情况记录单,供货商签名,转 采购部 , 采购部 检查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上报厂长,进行整改。 油漆,胶水等含有毒有害物质,在抽检检测中发现质量不合格, 必须上报厂长,停止不合格原料使用, 采购部 制定纠正措施。 进行整改,必要时通过溯源制度检查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产品,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召回。 最终检验中发现产品严重质量不合格,或异常的质量问题,必须通知生产 部 ,上报厂长,进行原因检查,由生产科制定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生产异常情况。 在生产过程中,由 相关负责人 检查产品在生产,仓储,卫生除害,发运过程中,是否有异常情况出现,对异常情况进行记录。 评估异常情况可能导致的后果,制定纠正措施,上报厂长。 质量体系运转异常情况 由质检 部 检查质量体系运转情况,发现有质量体系运转出现异常情况, 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纠正,并上报厂长。 因质量问题被客户或输入国检验机关检查出,必须及时上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查原因,进行整改。 5. 相关记录 附件 8: 《 异常 情况处理单 》 厂区、车间环境及人员卫生 管理 制度 1.目的 对厂区、车间环境及人员卫生防疫条件进行控制,防止可能对产品造成的病虫害。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厂区环境、车间环境及人员卫生条件的控制。 3.职责 办公室和生产部负责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